河南工业大学成立于1956年,因“粮”而立,缘“粮”而兴。前身郑州粮食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粮食类本科院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高校、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粮食行业高水平专业人才,素有“亚洲粮院”美誉。
学校粮食储藏学科于1959年开展本科人才培养,198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1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8年来,学校在该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拓性和引领性工作,建设了覆盖领域全面、具有特色优势的粮食储藏学科群,在粮食储藏领域的中英文研究论文、国内外专利、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成果总量均居于前列,整体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坚持创新 解决“卡脖子”问题
学校粮食储藏学科研究立足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粮食安全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储粮生态、有害生物防治、粮食加工、粮食信息化等领域的理论与关键技术,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形成了9项以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为代表的系列成果。其中,“国家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应用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0多个粮库中,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75%以上,粮食损耗由4%降至1%以下,相当于再造近1000万亩无形粮田。以“国家粮仓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为代表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系列成果,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到了全面推广与应用。
锚定一流 构建科研平台集群
学校锚定粮食储藏领域“世界一流”目标,聚焦粮食储藏全链条,构建了国内外资源集中的粮食储藏领域科研平台集群,建有以“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平台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0个,平台质量和数量在粮食储藏学科领域位居国内外高校前列。
学校承担“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食储藏及流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创建首批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中心。主持和参加制定、修订的粮食储藏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有81项,占该领域标准总量的68%,居于国内高校前列,主导构建了我国粮食储藏领域标准体系。学校连年入选国家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机构,是国家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机构中全国唯一的高校。
桃李芬芳 培育骨干人才队伍
粮食储藏学科领域所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食品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粮油食品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8年来,为该领域培养了2万多名优秀毕业生。
学校建有“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教育培训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承办全国粮食系统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培训人员13000余人次,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办的“中国政府面向各发展中国家粮食产后减损培训”入选国家援外培训经典项目,累计培训各国粮食官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3400余人,为提升粮食安全,向全球114个国家贡献“工大方案”。
立足前沿 打造国际影响力
全球1/4的国际粮农科技组织中主席职务由学校学科专家担任,学校拥有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研究院院士2名。学校与联合国签署谅解备忘录,与“南南合作”国家分享中国在粮油食品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实践,与世界粮食计划署携手积极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学校建有粮油国际标准研究中心,牵头制修订的粮食储藏领域国际标准占我国该领域相关标准总量的40%,位居国内高校首位。主持修订的“ISO 7970:2011小麦-规格国际标准”,实现了涉农涉粮领域主导修订国际标准零的突破,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学校主持实施柬埔寨国家公共稻米仓储体系建设项目,为柬埔寨编制《柬埔寨现代农业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柬埔寨储藏稻谷规范》,是首次中国粮食国家标准转化为适用于国外粮食储藏工程项目的标准。为巴基斯坦、赞比亚等国家的粮食储备项目提供了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储藏技术和设计方案,为23个国家的137条粮油生产线提供工艺技术,为我国粮食储藏相关技术的对外输出与共建共享贡献了积极力量。
(作者:刘昆仑 孙尚德 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