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04日 星期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韩子勇委员:

    青春力量赋能非遗传承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04日 08版)

      过去一年,我赴各地调研、考察等20余次,很多内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

      在江西上饶的望仙谷,有几个年轻人把废弃多年的采石场打造成火爆的景区。这个景区的设计,借用了武侠游戏场景,街道、建筑、水系、山石、树木,构成一个完整的聚落,经营的内容包含了当地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成为当地一处精心设置的文化奇观。这个项目是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由年轻人做起来的,思路新,出手不凡,处处考究,游客也多是年轻人。

      其实不只是望仙谷,过去一年,我们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新媒介展示非遗、体验非遗,他们对非遗传承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底气。这使我认识到,媒介的力量不仅在于传播,而且还能参与到传承中。海量的短视频、纪录片等,让更多人逼真地看到非遗的肌理,多维阐释让受众明白其中的奥妙。在这种情况下,非遗不再只是“地方性知识”或是只长在某处的“土特产”,即便不是那个地方的人,也能成为那里的非遗传承人。我们已进入信息文明时代,在非遗传承人这方面应更多考虑年轻人。他们有想法,爱创新,有新审美,在讲述非遗故事的同时,可以用新理念、新手段、新技术、新话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光彩。

      (本报记者韩业庭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