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基础科研,人们普遍认为它是自由探索,我本人也一直在相对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中成长。但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类目标明确的大项目则属于有组织科研,其也极大地促进了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创发现。所以,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并非非此即彼,要让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相互促进,激发科研人员的内驱力,开展“顶天立地”的科研。
所谓“顶天”,就是能在科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篇章、在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原创发现。专心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成为世界上首个发现者或创造者,简直是人生最大的馈赠。若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内驱力,使其才智发挥到极致,何愁没有创新?调动科研人员的内驱力,就要给大家充分的自由,让他们不被事务性的工作打扰,建立科研经费包干制,给予更大的自由度和决策权。资助机构应长周期、滚动式支持,依托单位应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尽可能创造“科研无忧”的环境。
所谓“立地”,是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坚持“四个面向”,从需求端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具体到生物医药领域就是揭示致病机理,开发新药物、新疗法。这正是有组织科研的优势领域,也能产生原创成果。我们希望科学家与临床医生加强合作,临床医生发现问题,科学家凝练问题、探索问题,开发新疗法、新药物,助力临床救治。
做“顶天立地”的科研,还需要科研评估避免“一刀切”,防止人才帽子异化。针对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应分类制定人员考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去衡量成果产出,尽量避免科研过度功利化。
(作者:颜宁,系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教授)
(本报记者崔兴毅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