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10日 星期六

    【锦绣中国年】江苏:骆山大龙 昂扬飞腾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10日 01版)

      【锦绣中国年】

      “咚咚咚……”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骆山村广场,铜锣与唢呐齐鸣,一条巨大的白龙摇头摆尾、走村串巷。数百名村民和游客紧随其后,一眼望不到尾。

      龙舞(骆山大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传承人杨木海告诉记者,大龙龙身每节长2.8米,一共24节,加上龙头龙尾,长近百米,号称“江南第一大龙”。大龙起舞时,仅龙身就需要200多人舞动,大龙摇头摆尾蜿蜒前行、活灵活现,时而徐行,时而飞奔,场面壮观。在龙身周围,33名男孩身着彩衣、头戴彩帽、脚穿绣鞋、手持云板,不时变幻出“满天星”“天下太平”等图阵字阵,再加上举旗的、敲锣的,参与者足足有500多人。

      骆山大龙的传承并非易事。“我们的舞龙文化没有文字记载,全靠世代口传心授。”杨木海介绍,由于耗资巨大、组织不易,舞龙时常中断。直到10多年前,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村里组建了龙会,村民邀请艺人扎制出一条新的骆山大龙。很快,村民们又不约而同地聚到一起,制作云板和彩旗,曾经的“跳云”儿童发起了新的文化“接力”。于是,骆山大龙再度兴起至今,并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以骆山大龙、市级非遗虎头鞋等文化精品项目为重点,打造了文化矩阵,向广大群众生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推动保护传承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和凤镇宣传委员颜夏男说。

      现在,骆山村新建了“舞龙广场”,定期举办骆山大龙表演技艺传承培训班,文化传承保护利用迈上了新台阶,一批老传统老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