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进行时】
雪后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寒风刺骨。2月1日,天刚蒙蒙亮,8个穿着黄马甲的汉子踩着没小腿的积雪艰难地走着,他们是齐齐哈尔工务段富拉尔基路桥车间博克图养修工区的铁路桥梁检修工,要去博林线74公里的涵洞进行刨冰作业。
“山坡间会有裂缝、树坑,雪一盖,啥都看不出来,容易踩空,要格外小心。”说话的是来自山西大同的温锐敏,他仍记得刚来班组时,磕磕绊绊爬山路的情景,如今9年过去了,不仅路熟了,他也成了班组的班长。
班组一共10人,负责滨洲铁路以及博林线上的19座桥和131座涵洞的养护维修工作。春运期间,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进山刨冰。涵洞大多位于山林中,汽车无法开行,他们只能扛着铁镐、铁钎,再轮流抬着一百多斤重的发电机踏雪走过去,1公里多的山路,他们要走上50分钟。
始建于1928年的博林线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全年无霜期仅有90天,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20世纪70年代,无数“木龙”从这条铁路运出大山支援国家建设。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木龙滚滚的壮观场景不见了,但仍有近万名林业职工家属在大山里居住。这里每天通行一对公益“慢火车”,是他们采购年货、探亲回家的重要交通方式。由于地处高寒地带,每到冬季,地下水在铁路隧道涵洞内冻结,对列车运行带来影响,需要人工除冰。
“山有多高,这水就有多高。两边的山就像一座水塔,不停为地下水加压,使水不断涌出,如果不清理,越积越厚的冰不仅会胀坏涵洞,还会发生水漫线路的情况,破坏铁路路基。”在涵洞旁,温锐敏指着已经冻住一半的涵洞口说。
涵洞内的空间只够一个人钻进去,温锐敏提着20多斤重的铁钎在涵洞里不停地向冰面砸去。他一米七的个头,蜷成一团,时间一长腰酸腿麻,喘不上来气,干脆跪在了冰面上。
“光靠砸冰,也不是办法,关键得修渠引流,把水引出去,这冰才能清得彻底。”温锐敏将8个人分成两组,一组清除涵洞内的冰块,一组在地上开凿一条泄水渠,把地下水引到山下。
“李洋、杜海你们快点凿,水涌上来了。”此时,湍急的水流逐渐漫过温锐敏的鞋面,顾不上被水浸湿的裤子,几个人加快动作,棉帽泛起了白霜。
3个小时后,一条长2米的水渠凿通了,涵洞内的冰水顺流而下,温锐敏和伙计们缓了口气。他们掏出早就冻硬的面包啃上几口,嚼着冻成冰渣的牛奶,吃完又提着铁钎钻进涵洞,叮叮当当的击打声在山间回荡。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通讯员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