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像、星云图、四季图、狩猎图……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的城区东南,桌子山沟壑相连,在长约75公里的悬崖峭壁、缓坡岩面上,磨刻着先民们书写的“无字天书”,简单、质朴的线条构成的画面,激发人们对远古时代的无限遐想。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建造在自然山石上的召烧沟岩画遗址博物馆,近距离观赏这批印刻在斜坡上的岩画,岩画内容的丰富程度令人惊叹。
桌子山岩画群分布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与乌海市交界处桌子山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灰岩磐石上,这些岩画的刻画题材以人面像、动物、狩猎、舞蹈、骑士、符号等内容为主,有些岩画单独成画,有的则由多个画面组成一幅,讲述一个个奇特的史前故事。
“作为北方地区典型的文化遗存,桌子山召烧沟岩画无声记录着先民们的生活。”乌海市博物馆讲解员张芮说,“召烧沟岩画是桌子山岩画群的精髓,其中的‘太阳神’岩画在岩画界闻名遐迩,成为经典的文化符号。”2013年桌子山岩画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召烧沟岩画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构图形式、磨刻手法以及历史渊源,深深吸引了一批文化研究学者。
“岩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在文字诞生之前以刻绘形象对上古人类生活进行‘记述’与‘再现’,潜藏着来自远古的信息。这些在千万年前刻画下的艺术遗珍对研究我国社会及文化形态、绘画艺术源头,乃至探索人类文明的童年时代都具有重要价值。”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孙涤介绍,迄今,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史前岩画,中国是世界上岩画遗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西北山区至今依然有牧民以工具在山壁上随手磨刻,记录自己的生活与信仰。”孙涤表示,今天的岩画艺术焕发着新的生命力,岩画研究需要考古学、人类学、艺术学、生态学等学科交叉研究与深入探索,岩画的文化价值也有待深入发掘、揭示、保护与利用。
“目前召烧沟岩画遗址博物馆内藏有单体岩画300余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为我们探索人类文明进程提供了史料根据。乌海市博物馆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召烧沟岩画的文物保护与推广工作。”乌海市博物馆馆长张胤洲说,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将充分用好文化资源,挖掘遗迹、遗址的文化价值,让文物遗迹活起来。
“2008年至2011年,乌海市政府三次修缮保护召烧沟岩画的相关设施,实现了岩画集中连片保护,近年来召烧沟岩画遗址区域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也一直在持续推进。”张胤洲表示,乌海博物馆依托召烧沟岩画遗址等黄河沿线文物遗址遗迹,通过展览陈列与研究阐释等方式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等方式服务社会文化发展。
(本报记者 李 菲 刘瑞一 闫 槿 郭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