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04日 星期日

    清溪淙淙润津门

    ——钱慧安画风对杨柳青年画的影响

    作者:冀北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04日 09版)

        群仙渡海图 (传)钱慧安

        村童闹学图 (传)钱慧安

        鹤立鸡群图 佚名

      钱慧安是清末民初知名的海派人物画家,生于高桥(今上海浦东)的农家,此地古称“清溪”,故以“清溪樵子”为号。钱慧安画风承袭明代陈洪绶及清末改琦一派,其作品风格明丽、淡雅,内容多为传统故事题材,画面精美、寓意吉祥。绘事之外,钱慧安也曾参与制笺、制墨。清末,天津杨柳青出现了具有钱氏画风的年画,如《南村访友图》《群仙渡海图》《皆大欢喜图》等。这些年画或刻有钱慧安的题署,或其中人物形象近似钱氏画风,是杨柳青年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群仙渡海图》是一幅典型的钱慧安风格杨柳青年画,作品描绘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八仙过海”的情景。画面布局紧凑,组合错落有致,画中人物或立或坐于枯槎之上,每个人物的着装、姿态、神情各不相同。海面烟波浩渺,与天空的疏朗相互呼应,加之颇具文人意味的题款和钤印,画面顿生清雅之感。此外,年画《停车觌渭桥》的人物塑造精妙劲健,画面中的枯树、车马与人物以繁密笔触表现,正是钱慧安最为擅长的绘画方式。《竹林七贤图》中的人物群像与传统山水背景巧妙融合,画面所体现出的淡雅、空灵、飘逸的文人画特质亦是此前的杨柳青年画所不具备的。

      这些钱氏风格年画是钱慧安本人所绘吗?钱慧安是否到过天津杨柳青创作年画或指导年画生产?这些问题至今仍被杨柳青年画研究领域的学者们所热议。

      纵览钱氏风格杨柳青年画不难发现,其中一些作品的样式及构图带有较为明显的借鉴痕迹,这一特点为学者们研究钱慧安画风对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提供了线索。钱慧安署名的《村童闹学图》现藏于天津杨柳青画社,此图描绘了书塾中一群顽皮的孩童趁着年迈的老师打盹之时做着各种恶作剧的场景。画面中的十三个孩童神情、姿态各异又互有联系,妙趣横生。画家将孩童的天真、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清代画家华喦曾画过“村童闹学”的题材,或可以说明钱慧安的许多作品中出现“仿华秋岳”“新罗山人有此本”等题识的原因。同时,在此幅《村童闹学图》的画面中,我们能够发现有几个孩童的姿态及位置关系与宋人所绘《村童闹学图》中的人物布局十分近似,或可推断钱氏画面中的一些形象借鉴了前人的作品。

      天津博物馆中藏有一套钱慧安署名的《百子图》册页。这套册页共十一开,每开都画有一组嬉戏的孩童,共有一百零一个,取“百里挑一”的吉祥寓意。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百子图》册页的第三开画面看上去俨然是前文所介绍的《村童闹学图》的翻版。无论是画面的布局,还是人物的数量和动态都十分相似,只是人物的设色和间距稍有不同。此外,《百子图》册页的第九开描绘了三个顽皮的孩童模仿大人的模样进行祭拜的场景,可爱又滑稽的画面让人哭笑不得。

      再观俄罗斯科学院藏杨柳青年画《鹤立鸡群图》,画面同样描绘了“村童闹学”的场景。这幅年画作品的左半部分几乎与杨柳青画社所藏《村童闹学图》如出一辙;而右半部分中,祭拜仪式的场面与前文所介绍的《百子图》册页第九开的构图和人物形象几乎一致。从画中的题识可以看出,该年画的画稿是一位佚名画家于1891年在天津所作,且作者清楚地说明了这幅画是“背仿”于钱慧安的画法。或可认为,钱慧安的画作在当时出现在了天津,并且影响了杨柳青年画的创作风格。

      从《村童闹学图》到《百子图》册页,再到《鹤立鸡群图》,场景与人物的组合成为彼时钱氏风格杨柳青年画的一个特点。有学者认为,这些画例恰恰说明钱氏风格年画的制作并不需要画家亲自参与,钱慧安可能从未到过天津,仅仅是其画作流传至此影响了年画的风格。同时,另有一些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钱氏风格杨柳青年画数量众多、题材多样,且其画面营造细节之处较难模仿,这说明钱慧安曾到访天津,甚至长期参与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目前,这一问题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考证与探究。

      总之,钱氏风格的融入为杨柳青年画带来了新的风貌,提升了年画的创作水平,丰富了年画的艺术样式。如今,钱氏风格仍旧影响着杨柳青年画的创作,同时,新一代的创作者们结合大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在年画中融入了更加多样的审美趣味,使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冀北,系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助理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