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16日 星期二

    以科技创新为农产品消费增动力

    作者:霍慧新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16日 02版)

      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科技是引领农业发展的首要动力,更是激发农产品消费潜能的关键变量。当前,农产品消费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是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领域。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是培育壮大农产品消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

      在践行大食物观上做文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将就吃”到“讲究吃”,在米面粮油这些主食之外,肉蛋奶、果蔬鱼、菌菇笋等日常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产品消费是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的载体之一,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农副产品背后的“黑科技”,健康美食、绿色美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农业科技创新要聚焦大食物观的内涵要求,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助力构建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农业生产的空间领域拓宽到哪里,人才、技术、设备、项目、平台等科技创新要素就需要跟进到哪里。要综合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加大对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的研究力度,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设施园艺、设施种植、设施养殖等设施农业,大力发展植物工厂、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拓展食物资源和食物品种,丰富食物呈现形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提振农产品消费注入新动能。

      在落实农业科技应用导向上下功夫。农业科技工作要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不仅是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扩大销量的法宝,更是丰收增产的利器。去年,国内自然灾害多发,但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除政策保障外,科技在种业种源、农机农艺、节水节肥节药、高值高效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还不同程度存在研发与需求脱节、科技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因此,要尽快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大评价政策、激励政策、金融政策等政策供给力度,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涉农科研单位要主动面向市场寻找科研课题,把成果产业化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增加符合企业现实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源头供给,推动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和百姓餐桌。

      在培育农业产业技术优势上花力气。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经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科技助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部分前沿领域基础研究和底盘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还面临许多“卡脖子”问题。如很多经济作物的种子依然是“洋种子”,畜产品繁育技术的国外依赖性依然较强,食品加工设备、大型智能农机装备、基因编辑技术等仍然受制于人。这些问题是我们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销量的痛点和堵点。为此,要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核心种源、农机装备、绿色投入品、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关键核心技术为引领,以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链技术创新急需为导向,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构建高效集成的科研攻关组织,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探索实施和完善“赛马”制度、“揭榜挂帅”制度,建立非共识项目清单,编制创新使命清单,瞄准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未来食品制造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世界农业科学前沿领域,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加快形成新优势。

      民以食为天。面对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巨大的内需潜力,我们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将这个“关键变量”变为激发农产品消费“最大增量”,不断开创农业强国建设新局面。

      (作者:霍慧新,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