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多元文明,美美与共

    ——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张诗瑶 高建进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2日 16版)

      古今辉耀光明城,八方来客聚泉州。12月8日,一艘光影“巨轮”满载着古城泉州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海丝沿线国家的文艺精品,满载着各国人民的欢歌笑语,在福建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扬帆,向世界展示世遗之城的文化魅力和广阔胸怀。为期6天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就此启幕,多国艺术家再次在泉州聚首,绽放新时代文明交融的绚烂光彩。

    一场艺术交流的视听盛宴

      “我们见证了刺桐港的昨天,我们期待着泉州湾的今天。”在以“万里海丝路 千年刺桐情”为主题的开幕式演出中,主持人任鲁豫化身时空旅行者,在世遗之景中与拘那罗陀、马可·波罗、汪大渊等与泉州息息相关的中外历史名人上演了一场贯通泉州灿烂古今的“千年对话”。

      绵延千年的两条丝绸之路,造就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往的盛景。开幕式上,来自泰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艺术家们以舞蹈集萃的形式将舞台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除开幕式外,本届艺术节围绕“共情之美”“天籁之美”“匠心之美”“和合之美”“炫光之美”五大主题,策划了第十四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街舞邀请展演、丝路拾珍——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12项活动,包括曲艺、音乐、美术、舞蹈、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个艺术团体走进泉州的大小剧院和街头巷尾,为“烟火之城”增添文艺活力,呈现中外文明交流、多元文化汇聚、多国民众联欢的生动图景。

    一次民心相通的盛大聚会

      这两天,在泉州西街经营小吃店的黄大姐发现街上的“老外”变多了。随着艺术节的举办,1600名中外嘉宾齐聚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盛况再现泉州街头。

      “那些外国客人说什么我听不懂,但是笑脸和竖起来的大拇指我看得懂。欢迎他们常来泉州!”黄大姐说。

      “面带微笑,非常友好,我很喜欢这里的人。”来自印度的艺术家拉达告诉记者,印度有一句俗语“一个地方的热情好客会让人有家一样的感觉”,在她眼中,泉州就是那个让人想留下的城市。

      千百年前,阿拉伯、波斯、印度和欧洲各地的文化在这里与中华文化相遇,交织出一幅不同文明间和平对话与共处的美丽图景。千百年后,这里的人民依旧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四海宾客的到来。

      为期6天的艺术节里,1600余名中外艺术家、专家学者、国际友人和媒体记者,在一场场文艺活动中认识彼此,在一次次对话交流中了解彼此,在一个个笑容和拥抱中种下友谊的种子,最终开出文化相连、精神相系、情感相依的美丽之花。

    一次文明互鉴的智慧交融

      “古代丝绸之路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各种艺术形式通过这条贸易之路流传开来。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文化、思想和艺术交流之路。”在12月9日举行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艺术发展研讨会上,意大利国际艺术联合会主席劳拉·巴巴里尼说道。

      本次研讨会以“大道之行 和合共生”为主题,80多位国内外艺术家聚焦艺术创作的承古创新、文化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文旅融合中的艺术赋能与价值体现等,从多角度展开同台对话、碰撞思想火花。

      会上还发布了“泉州世界遗产艺术+”倡议:泉州愿与全球伙伴携手,共同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以艺术为媒介,阐释和活化利用世界遗产,让更多人爱上世界遗产,守护世界遗产;推动艺术赋能城市文旅发展,惠及民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进一步促进海丝沿线国家与地区之间了解与互信,推动文旅交流与合作。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性格赋予了泉州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强大的文化生命力。新征程上,这里将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播种友谊、汇聚力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本报记者 张诗瑶 高建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