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52】川渝协力“新”兴大西南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张国圣 黄汉鑫 周洪双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2日 01版)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52】

      “说起方便哈,不摆其他的,光是办身份证、驾驶证,就巴适得很!”说起川渝高竹新区成立带来的变化,园区一家企业四川诺阳汽车部件公司技术总监邓勇谈的,都是身边“小事”。

      邓勇所在公司位于川渝交界处。由于地处偏远,过去,这里没有专门的警务平台,企业职工办身份证、驾驶证,得到重庆渝北或四川广安主城区,往返至少需要一整天。“新区警务服务中心成立后,10分钟就能到,既节约时间,还省了路费!”

      点滴小事,道出的是川渝两省市设立高竹新区的大格局。

      川渝高竹新区在四川邻水县和重庆渝北区交界处。两县区虽然只隔一汪水田、一片竹林,但长期以来,大到投资兴业、拆迁安置,小到水电供给、个人医保,两地政策都大相径庭。有形的“断头路”、无形的政策“壁垒”,给当地民众和企业带来诸多不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提出后,川渝携手,于2020年12月共同出地、出资、出人,创造性地建起了这个跨省域、实体化运行的新区。“这在全国还是头一遭。按照‘一家亲、一盘棋、一体化’理念共建的这个新区,承担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重要改革使命。”川渝高竹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佳告诉记者。

      这些年,在区域协作方面川渝高竹新区做了哪些探索?

      “第一步,是共同规划,打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李佳说,7.5公里长的跨省域供水工程,让新区用上了来自重庆渝北水库的一级饮用水源;包茂高速高竹互通即将通车;南北大道三期项目正加紧建设……

      第二步,是打破看不见的行政区划壁垒。

      早在川渝高竹新区成立之前,邻水县就发挥毗邻重庆的优势,发展起汽车零部件产业。但四川企业无法享受重庆的优惠政策,这成了最大的痛点。现在,新区入驻企业和落地项目,可择优享受四川或重庆的产业扶持政策,“优惠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

      四川“欣悦精工”就是受益者之一。该公司一直为重庆车企做配套。新区成立后,他们不仅申请到了重庆市科技局的50万元研发经费支持,还可以通过跨省域的一体化供电系统,就低价选择使用两省市电力。“用电高峰时,每度电能减少一两毛的成本,降幅达两三成。”管理部负责人蒋小情告诉记者,这让该公司一下子节省了不少成本。

      随着优惠叠加,政策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川渝两省市为新区定制了涵盖工业、服务业、总部经济等的“黄金政策30条”,实打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新区建设的第三步,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在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来自渝北、广安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已合署办公。“营商环境的改变我有发言权!”正在办理业务的90后企业家胡秀颖告诉记者,“过去,企业地处偏僻,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是‘离哪里都远’!新区挂牌后,在园区内四川、重庆相关业务可以一窗通办,‘哪里都是零距离’!”

      “本着政策从优、程序从简、税负从轻的原则,我们正在逐步统一川渝两地801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主任潘缙生介绍,在这里,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平台已经投入使用。

      改革红利,让一大批跨省企业在这里聚集。目前,有近200家企业签约入驻新区,为重庆汽车制造业配套的现代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张国圣 黄汉鑫 周洪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