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04日 星期一

    在泥泞中发现滩涂之美

    讲述人: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博士生 郭佳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04日 07版)

      【一线讲述】 

      我出生在山东蓬莱,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在我的印象中,大海一直是与沙滩连接在一起的,直到我上了大学,才见识了另一番景象——滩涂。初见滩涂,我觉得它并不美丽,黝黑、泥泞,甚至是“无用之地”。但在了解滩涂之后,才发现,看似“脏脏”的泥滩里生物资源丰富,堪称一片生命的沃土。

      位于江苏盐城的东台条子泥湿地是我学习和工作的地方。2019年7月5日,由条子泥湿地领衔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滩涂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它处在世界最繁忙的鸟类迁飞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的心脏地带,每年有数百万只鸻鹬类鸟儿在此停歇、补充、储备继续飞行所需的脂肪,其中包括勺嘴鹬、小青脚鹬等珍稀濒危物种。

      自2020年起,我随北京林业大学“拯救勺嘴鹬”团队入驻条子泥,开展了一系列监测和保护工作。为了帮助鸟类开辟一块躲避涨潮的停歇地,东台沿海经济区租下720亩鱼塘,进行了微地形改造和湿地修复。当我通过望远镜,观测到近6万只水鸟停歇在这块高地时,内心激动不已。我所在的研究团队还帮助当地政府开展720亩高潮位栖息地的持续管理,该项目入选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会议缔约方大会发布的“生物多样性100+案例”,成为科研推动栖息地修复的明星案例。

      对于这片滩涂和滩涂上的“居民”,仍有许多谜团待解:为何如此多的鸻鹬类水鸟在条子泥湿地停歇?它们吃什么?等等。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在条子泥湿地开展了另一项重要工作:食物资源调查。

      大家对赶海一定不陌生,赶海时获得的渔获物也是长途跋涉的鸟类重要的补给品。滩涂食物资源调查其实就是一项“科学赶海”工作。为了最真实地反映滩涂里的食物储量,我们的科研团队特制了一套专利采样装备。在接近样点时,需要举起4米的长杆,冲刺3~5米后将长杆一头的采样框扣在滩涂上,才能不遗漏鱼、虾、蟹等容易逃逸的底栖动物。在松软的滩涂上行走并不轻松,每一步都在往下陷,浅的时候陷到脚踝,深的时候则能没过小腿。一次滩涂调查需要在泥泞中跋涉4~5个小时,是对体能的巨大考验。等到上岸之后,脱下不透气的水裤,里面的衣物也都被汗水浸透了。

      在滩涂工作虽然艰苦,但每当筛网里出现活蹦乱跳的鱼虾、四处攀爬的螃蟹等鸻鹬类水鸟食物时,大家还是觉得十分欣慰。每当采完样扛着工具返回时,我总会忍不住哼起“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的调子。这,正是我们工作中常有的场景:为了赶潮水早起晚归,看过无数次海边的朝阳和落日。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取得真经”——搞懂滩涂的奥秘,为保护滩涂、保护鸻鹬类水鸟贡献力量。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周梦爽、王美莹、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