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04日 星期一

    重庆丰都:书院开进小山村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04日 04版)

      重庆市丰都县仁沙镇陶家坪村党总支书记张国茂,差不多每个周末都要到村里建成不久的新丰书院走一走。12月1日下午4点多,张国茂又来到书院门口。他一眼就认出几个熟悉的身影,一群孩子看到张国茂后,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快点快点,晚了就没有好位置了!”9岁的陶胤丞一边走一边催促身边的小伙伴。“不急不急,都是好位置。”张国茂笑着跟孩子们打招呼。

      10多分钟的时间,陆陆续续来了好几拨孩子,有的进了“仁智学堂”,有的进了“雅致书房”,还有几个去了“仁义礼堂”。

      张国茂很欣慰:“看来这件事我们做对了。”

      陶家坪村是距离丰都县城38公里的一个小山村,民国时期,村里建起了一座陶氏宗祠,后在此开办了新式学堂。因年久失修,被列入当地文物保护单位的陶氏宗祠一度濒临倒塌。

      为促进乡村振兴,陶家坪村两委提出整合资源打造“书香陶家坪”的设想。村民和在外的陶家坪人积极响应,很快筹建了书香陶家坪发展促进会,并自发捐款35万元着手修缮陶氏宗祠。

      “丰都是典型的西部劳务输出大县,全县85万户籍人口中近26.5万人外出务工,使1.4万余名留守儿童面临脱管失管。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迫切需要‘有声有形’的实践载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具备‘礼堂、学堂、食堂’三大核心功能的新丰书院。陶家坪的做法与县里的思路不谋而合。”丰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洪江说。

      遵循“低成本、全覆盖”的原则,丰都县统筹现有的农家书屋、乡情陈列馆等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完善功能、优化服务提质升级“转换一批”,清理整合农村闲置校舍、废弃祠堂等闲置资产和场所高标准高品质“盘活一批”,根据“规范化、标准化、实体化、数字化、长效化”的要求适度“新建一批”。

      陶氏宗祠属于丰都要高标准高品质“盘活”的那一批。陶家坪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修复完善了集议事堂、图书室、村社食堂等功能于一体的“仁义礼堂”“仁智学堂”和“仁爱食堂”。张国茂说,村里的新丰书院建成后,每个周末都会有志愿者来这里陪伴未成年人,村里的20多个留守儿童也会相约来这里看书、学习,做游戏。

      陶胤丞的爸爸陶大奎早年因意外致残后一直在家休养,母亲常年在外务工。读小学三年级的陶胤丞,放学后总是觉得很孤单。村里的新丰书院,成了他周末最喜欢去的地方。陶大奎告诉记者,胤丞以前周末几乎不出门,总是自己在家里“闷”着,现在跟村里的同龄人一起玩、做作业,性格好了,成绩也好了。

      陶家坪村五组57岁的陶大兴与77岁的陶林波是邻居,去年两家人因修建水池闹得不可开交。村里让两家人来新丰书院的“仁义礼堂”调解,村干部和乡亲们从法律法规、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到乡风道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化解了双方的心结。“好大点事嘛,同宗同源一家人,确实没有必要闹成那样。”当着村干部和乡亲们的面,两人握手言和。

      丰都县仁沙镇党委书记龚德贵说,仁沙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底蕴建好新丰书院,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通过祠堂议事、家训立事、食茶叙事、法理平事等方式,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调解工作深度融合,实现矛盾纠纷“能在村组不到县镇”的目标。

      (本报记者 张国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