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在基层】
“今年种的大豆质量比往年好,粒大、饱满、圆润、有光泽,用仪器一测蛋白还高,2400亩地大丰收!”在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林镇富兴村,种植户陈维友把大豆装车,准备送到粮食企业。如今,在乡村振兴路上,像他一样的种植户,得到了越来越实在的支持。
海伦市地处松嫩平原寒地黑土的核心区,素有“中国优质大豆之乡”的美誉。海伦市年产大豆超35万吨,年贸易量达100万吨,占黑龙江大豆贸易量的10%,集散辐射遍及全国各地。近年来,海伦市把攻坚大豆产能提升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工作来抓。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伦市坚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用实干实效推动发展、取信于民。
“我们深入开展‘察实情、谋良策、破难题、促振兴’大调研活动,组织领导干部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深入基层查找短板弱项、提出具体举措、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实施攻坚破难行动,引导干部锤炼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优良作风,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到推动振兴发展上。”海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晓明说。
如何促进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加速推动农业振兴发展?海伦市农业农村局深化思路,努力打好大豆产业发展良种、良法、良田“三张牌”。
海伦大豆种植历史悠久,但存在大豆育种目标单一、高产优质品种少等问题,海伦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沟通,通过新品种“育繁推”,以“良种”增加产能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听到农户夸我们培育出的新品种,我打心里高兴。”在海伦市农业生态实验站,研究员李艳华正在遴选大豆品种。大豆种质资源在李艳华眼里都是“金豆豆”,她培育出了适应东北地区生产栽培和企业精深加工的高产、高蛋白、高油、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种。其中“东生”系列新品种累计推广5000万亩,增产20亿斤,增加效益40亿元。
海伦市还以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为引领,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设大豆产业研发中心,加快种子研发进程,提高海伦大豆单产水平。
“主题教育中,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把‘解难题’作为关键抓手,不断解决粮食安全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俊风说。
如何让有限的土地面积产出更多的粮食?海伦市打好“良法”牌,对玉米和大豆推行110厘米的大垄栽培,增加单位面积内保苗株数,增加粮食产量。
玉米,每公顷增加保苗株数2万株左右;
大豆,每公顷增加保苗株数5万株左右。
“大垄栽培技术使植株群体结构分布更加合理,垄体土壤结构疏松,供肥能力强,有利于根系发育,增强土壤抗旱、抗涝能力,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为高产奠定基础。”刘俊风介绍。
为寻找更多地源,扩大耕地面积,海伦市通过实施前进镇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矿山修复等工程,恢复耕地8400亩;同时,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治理侵蚀沟,不断挖掘地源潜能。
“以前自有土地有限,想通过流转多种点地也不容易。今年我从村集体承包了复垦土地100亩,这回种的地多了,钱也比去年挣得多。”前进镇光荣村村民郝士江美滋滋。
2023年,海伦市作为“中国大豆名城”,三大作物种植面积共449.9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58.9万亩,大豆种植面积240.13万亩,水稻种植面积50.8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预计可实现32.82亿斤,又迎来丰收的一年。
“为努力端好‘中国饭碗’、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尽一份力,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实在支持,是我们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后要始终坚持的重点工作。”刘俊风说。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通讯员 许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