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是“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之一,中心以“立足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形成中国思想、增强中国自信”为原则和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与发展贡献陕西智慧。
为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中心积极开展研究与实践,引导地方高校以建设一流学科为抓手,顺应学科、学科群和学科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激发内生动力 确立学科生态逻辑
依托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深入研究,中心提出学科发展的生态逻辑:学科具有生命和成长周期,由知识创新及资源积累演化而成。基于这一理念,中心指导高校通过创新学科体系,引发知识“裂变”,围绕优势学科与优秀学者不断实现“裂变式”突破。学科的发展深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并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汲取养分、发挥功能。中心指导高校立足一流学科建设的生态逻辑,不断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陕西高校学科群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推动跨界合作 确立学科群生态逻辑
陕西地处西部,高校数量较多,承担着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中心在指导地方高校开展学科建设的实践中,始终秉持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文化自信、学科建设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的发展理念,鼓励地方高校积极开展跨界合作研究,广泛开展跨学科、超学科的交流研讨。中心在指导延安大学教育学科发展中,引导教师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和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管理学、生态学等学科跨界融合,既拓展了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路径,又拓宽了学院与地方多部门的合作渠道,有效提升教育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教育学科宽口径、厚基础发展。
中心在指导地方高校理科、工科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将生态系统理论应用到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中。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中心倡导高校发挥自主创新的内在潜力,从实际教育资源出发,结合学校的定位,兼顾各个学科的共同发展空间,以及学院之间的合作与共生机制,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生产部门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搭建跨界合作的桥梁。一方面“向内”谋求学科之间的互动合作,另一方面“向外”依托社会组织及其资源不断扩大跨学科合作平台,为推动学科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中心为陕西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激发了高校的学科发展活力,陕西高校学科名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与软科排名中均有提升。
助力共生共建 确立学科系统生态逻辑
中心积极指导地方高校建设各学科共融的学科生态系统环境,在顺应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指导高校学科间良性互动中,中心确立了学科系统生态逻辑,不断引导高校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把单一系统逐步转变为混合系统,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互动。在中心团队引导下,延安大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分支学科进行有机整合,由单一知识系统变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混合生态系统,组建了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联合体,实现了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师资共建、联合科研,既保护了不同学科的独特性、多样性和稳定性,又形成了相互作用、互惠共存的协同进化系统。
在多年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过程中,中心形成了一支百余人的专兼结合研究团队,取得了系列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发挥了“理论陕军”的排头兵作用。中心团队共主持国家级课题20余项、省部级课题6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项,发表《加快推进我国基础研究》等CSSCI来源文章120余篇。
(作者:杨眉 孙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