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始终秉承“突出特色,为培育民族人才;以人为本,为学生一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形成“高举民族团结旗帜、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优秀民族人才”的办学特色,努力打造“民族之花、教育之花、文明之花”。先后获得“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称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已建成初、高中2个教学校区,72个教学班,师生涵盖畲族、回族、布依族、壮族、土家族、朝鲜族、侗族、彝族、高山族、蒙古族、苗族、汉族12个民族。
创建良好校园文化
营造浓郁民族氛围
学校坚持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合理布局,完善设施,建成“福籽同心爱中华”宣传长廊等充满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教育基地,铸魂育人。积极打造“民族馆”“校史馆”等学习平台,让其成为新入职教师及初一、高一新生的“必修课”,以手绘及AI技术等表现方式,通过视、听双重感官,让师生在学习闽东各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宁德市民族中学的发展历程,传承前辈勤奋上进、开拓创新的求学精神。
学校充分利用民族节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在全校上下营造民族团结的校园氛围,持续增进全校师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
建设特色校本课程
推动民族传承落地生根
学校践行“知行合一”教学理念,把优秀民族文化知识与人文精神充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实现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办学品位。积极构建民族特色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挖掘畲歌、畲语、畲拳、畲医药、畲族银器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化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
学校积极构建特色校本体系,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校本课程,拓宽学生选课渠道。组织教师通过查阅书籍资料、邀请专家研讨、走访畲族老人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族文化风俗,撰写课程教材,开设“畲族文化简说”“畲族风俗”“闽东畲族史”等选修课程,让各民族学生更多地了解本民族的语言文化、风俗和历史;通过精细化打造“民族馆”“校史馆”,充分发掘闽东各民族文化,全面展现学校发展历程及其蕴含的历史精神,承担起向下一代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学校积极开展丰富的课余文体活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每年农历三月三,学校组织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表演畲拳、高脚、板鞋、舞蹈“打枪担”“龙图腾”、原生态畲歌演唱“山哈歌谣”等民族传统文体项目;以畲族武术为基础,创编“‘舞’动畲拳”“畲拳操”,并作为校园课间活动项目,让每个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体会畲族武术文化内涵,增加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
学校畲歌合唱团代表宁德市受邀在福建省教育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2019年教师节文艺演出上演唱《我爱畲乡好地方》,广受赞誉;学校女子篮球队在福建省中学生篮球联赛获得初中女子组二等奖。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夯实民族教育基础
学校着重铸师魂、练师能,积极打造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为文明校园创建奠定师资基础。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从精细化管理、教师队伍扩充、学习培训等方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通过实施“青蓝工程”“提升工程”“卓越工程”三大工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赛促教、强师赋能,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学校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夯实青少年思想基础。开设相关主题思政课,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融入课堂;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课程相结合,形成多位一体的特色课堂模式,学校连续2次获评“福建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学校在2021年教育部基础精品课遴选中,3位教师获得“部优”;获得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多彩的华夏之音》在2022年福建省中小学作业设计评选中获评省级优秀作业设计;获得第十三届全国民族中学“民教杯”活动一等奖5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19人;在2021年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中获省级优秀课例5例。
扩大教育辐射面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自办学以来,学校始终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助力民族教育发展。联合蕉城区民族中学、福安市民族中学、福鼎市民族中学、霞浦县民族中学等学校,成立宁德市“民族教育联盟”,加强校际教学教研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发挥核心学校的辐射作用,着力破解教育联盟发展中的各项难题,推进闽东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同心同德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新时期高素质教师队伍。组织学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霞浦县民族中学送教讲学,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面对新形势发展要求,学校将继续立足时代潮头,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更多民族优秀人才,谱写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篇章。
(作者:林国清 郭仕惠 全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