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东营职业学院:职教赋能生态农业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作者:崔宏伟 刘飞飞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0日 16版)

      东营职业学院创新“绿色视野、红色情怀、特色技术、创业本领”的新农人培养理念,构建“知农爱农、工学研创”特色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赋能盐碱地生态农业发展,积极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创新“新农人”培养理念

      学校主动担当“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人类健康”新的历史使命,紧跟“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新的时代要求,实施“绿色视野、红色情怀、特色技术、创业本领”的新农人培养理念,着力推动兴趣激发、情感浸润、情怀育化、价值确认、能力支撑等全要素,赋能乡村振兴。

    实施研教融合教育改革新路径

      学校构建以绿色农业为导向、绿色专业为基础、绿色技能为核心、绿色教育为保障、绿色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新路径,创新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人才评价、社会服务等“五绿五创”产教融合新模式;创建研教融合平台,汇集国内外优势资源,探索职教“导师制”培养模式,组建由高层次人才、知名专家等兼职的导师库,确立耐盐碱人才培养方向;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耐盐碱林草、中药等国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通过研教融合,开发特色园林专业教学标准、教学方案、教学资源体系,为农林职业教育贡献“东职”方案。

    创建“四模块、四课堂、四分制”教学新模式

      学校积极构建“四模块”课程体系,依据农时规律和人才分层分类培养需求,形成筑基、工匠、探索、创业四大模块化课程,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打造有特色、个性化、菜单式学习单元。以现代农业技术为基础,将教学重点由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变,开发盐碱地综合利用、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种养循环、无人农机等服务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训体系,打造“校+田+研+创”四阶课堂,园林淡季在校间课堂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园林黄金季节学习苗木栽培养护、工程施工等技能;科研课堂在导师带领下参与项目研究,激发科研兴趣;有创业潜质者进入创业课堂,孵化为创业型新农人。

      学校创建“工+学+研+创”四分制评价体系,实施“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工分制”;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完成“学分”;完成探索课程学习及科研任务积累“研分”;完成“双创”相关课程学习及创业任务积累“创分”。建立学分银行账户系统,搭建“四分”存储系统和转换系统,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差异化诉求,形成根植区域、绿色发展、因材施教、激发活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育人模式。

    赋能盐碱地生态农业发展

      学校紧扣盐碱地生态农业人才需求,不断提升育人质量,成效显著。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由62%提升到81%,先后培养了以“中国百名社工人物”全省优秀“第一书记”解文荟、山东省林业“产业英才”崔孟飞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毕业生;内涵建设成果丰硕,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12项,培育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打造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成员获“全国绿色生态工匠”“山东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双创”教学成果、《知农爱农、工学研创:耐盐碱园林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承担科研项目95项,获“梁希奖”等20项;选育耐盐中草药优品系列20个,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7项,开展新技术培训2.35万人次,推广生态林、经济林达10万公顷;教改案例入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耐盐碱特色专业教学标准、特色模块化课程标准、特色教材等被50余所院校推广采用;教学团队成员应邀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高峰论坛、青年科技论坛等高校和会议交流学习。

      (作者:崔宏伟 刘飞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