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工作,高度关注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发展,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能否实现更好发展,不仅关系到欠发达地区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成效和人民福祉,关系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进程。可以说,没有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如何激活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后发优势、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亟须回答的实践课题。
一
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现赶超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历史上,我国存在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的空间分离与非对称现象,一些生态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地区往往成为欠发达地区。在区域分布上,欠发达地区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以及边远山区,尤其是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半以上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些地区普遍需要同时实现生态保护、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等多重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运用地域和政策优势实现优先发展和快速积累,中西部的生态优势地区则承担了生态保护的机会成本,现实中还面临人口外流等压力,导致发展相对缓慢,成为欠发达地区。其中,不少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强、发展方向不明,特别是在发展初期,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力量和手段,难以挖掘出长期发展的潜力,也就难以实现后发追赶。新时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现现代化,尽快通过区域间的协作发展和对口帮扶机制,帮助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推动县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实现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具有理论可行性。欠发达地区能够跨越传统工业化道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依靠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发展。欠发达地区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先富帮扶带动后富的机会,超越“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一般发展逻辑,依托生态优势直接实现后发发展,加快走上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始终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了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引导市场主体投资方向,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以绿色发展为主要抓手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从根本上避免城乡二元对立和生态系统危机。
二
欠发达地区有着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实现路径看,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壮大,需充分发挥“五大优势”。
发挥体制优势,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发展,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目标导向,发挥体制优势,保持发展定力,因地制宜挖掘地区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在发展战略这一蓝图的总体指导下,以钉钉子的精神接续奋斗,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激活资源优势,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是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在开发模式上过度依赖初级自然资源的简单开发,在制度上又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资产化,就难以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形成产业竞争力。欠发达地区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统筹自然资源要素,以优势资源就地高效转化利用为发展主线,推进主导产业延链集群、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和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实现由“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的转变,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立足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追求协调发展,通过先富带后富实现区域共同富,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赶超发展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从东部到中部、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欠发达地区应从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中把握县域经济的战略定位,明晰主攻方向和发力重点,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和增长极。
巩固生态优势,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随着生态产品的稀缺性日益显著,以及现代信息、物流、金融等技术成熟应用带来的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生态价值日益彰显,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成本不断降低。为此,欠发达地区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思维和市场思维,充分吸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的发展成果,通过信息技术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突破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传统模式,发展并拓展经济新模式,增加生态产品的个性化供给,构筑当地的生态资源竞争优势,实现生态资源价值的充分转化,发展“绿色经济”“美丽经济”等具有县域特色的“生态+”产业,形成立足独特生态资源、实现特色创新发展的后发优势。
弘扬文化优势,培育文化经济新业态。不少欠发达地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具有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推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优势。欠发达地区应深入挖掘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动力,形成众志成城、勇于拼搏、团结奋进的干事创业氛围。充分发展县域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如红色文化教育、民族节庆活动、非遗工坊手工艺体验活动等,将文化优势与生态优势深度融合,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以文兴业,推动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交融共生,以文化经济新业态打造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者:李佩洁、胡林瑶,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