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五维”教师发展体系 培养“六个一批人才”

    作者:徐文杰 任少波 赵砚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14日 04版)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重点培育“六个一批”人才工作目标,探索构建“师德为先、标准引领、工程推进、产教融合、机制保障”的“五维”工作体系,推进高水平“双师型”队伍建设。

    师德为先 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学校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出台《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等文件,形成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三位一体”的师德师风考核体系。构建“政治学习—师德教育—榜样引领—警示通报—问题整治”师德建设工作体系,组织开展“6+X”师德师风主题月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近3年来,获评省师德楷模1人、省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省“三全育人”先进个人1人、杭钢劳模2人、市最美教师2人。

    标准引领 实施全员素质提升计划

      学校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个人发展4个维度分类构建教师专业标准,组织教师开展自我诊断活动。根据不同教师群体的发展需求,常态化开展专项培训等,以内培外训协同提升教师综合能力;选派骨干教师参加访学访工、企业实践,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持续实施百名博士培养工程、名师名匠培养计划,搭建名师大师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发挥名师名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培育高层次科研项目及科研创新团队,带动教师高水平成长。打造“互联网+”培训平台,实行教师培训学分线上管理,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近3年来,教师线上线下培训达3600余人次,累计选派101人参加访工访学、32人参加国培省培、12人赴国(境)外研修;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6个、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科研创新团队12个、协同中心9个。

    工程推进 打通教师专业成长通道

      学校构建“青蓝、青苗、青松、青云”四段发展路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科技能力”四类培养内容、“培训进修、省培国培、访工访学、企业实践和海外研修”五种学习通道的“四层四类五通道”培训体系,满足教师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发展需求。实施青蓝工程,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新老教师结对互助、老教师经验分享等活动,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岗位。实施青苗工程,推进百名博士培养计划和访工访学计划,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实施青松工程,推进名师名匠培养计划和国(境)外研修计划,培育一批应用技术人才和技能大师。实施青云工程,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及高层次科研项目培育计划,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水平专业学科带头人。近3年来,入选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浙江杰出工匠1人、浙江工匠4人、浙江青年工匠6人、市拔尖人才4人、市青年拔尖人才3人;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省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中高职一体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产教融合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学校开展教学能力专项培训,重点提升专兼职教师授课技巧和数字化教学能力,与区域龙头企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实施校企人才共育共享。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成立校级课程思政和教材研究中心,开发新形态教材,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和模块化教学实施能力。加强与政府、高校及企业的合作,搭建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开展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有组织提升教师科研攻关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近3年来,参加教学能力比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立项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个;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6本;立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5项、横向课题189项,年均科技合同经费1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153项,转化专利38项,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1.24亿元。

    机制保障 优化教师发展工作生态

      学校优化人才引进及内部培养制度机制,修订《科研项目评审办法》等制度,着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更加符合研究规律的教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环境。修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扩大二级学院(部)考核自主权,推动根据各自实际来进行考核评价,调动和激发创造力。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暂行办法补充规定》推进职称分类评审,探索适合不同学科特点的业绩指标,破解评审“一刀切”问题。持续开展办实事解难题活动,强化教师发展“数智”支撑,开发应用人事管理、教师业绩考核、财务报销等信息系统,着力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徐文杰 任少波 赵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