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雄伟国门欣欣向荣

    作者:本报记者 赵明昊 尚杰 王艺钊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10日 02版)

      【四季看新疆之走进口岸看新疆】

      沿着314国道进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这里集中了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萨雷阔勒岭等众多雄奇山脉,造就了独特的壮美风景。

      塔县县城不大,四围皆是雪山。漫步街上,很容易分辨出路人的身份:衣着靓丽、四处拍照的是游客,肩扛手拎、行色匆匆的是客商……这座山坳里的小城,土地依然宁静,街巷却涌动着蓬勃活力。

      在一家名为红其拉甫礼品店的临街商铺,记者见到了店主人艾合买迪拉·别克。他是巴基斯坦人,来到塔县经商已有7年之久。十几平方米的店里挤满了人,玻璃柜台下摆放着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的玉石杯具、毛丝织物,还有不少价值不菲的玛瑙、绿松石、红宝石等宝石首饰。

      艾合买迪拉·别克告诉记者,他原先是一名医生,来新疆旅游时看中了这里的巨大商机,退休以后便来到塔县开了这家店铺。“在旅游旺季,每天的收入能有1000元至2000元人民币。我也会从中国进口一些日用百货带回巴基斯坦售卖,物美价廉,很受欢迎。”

      与艾合买迪拉·别克一样经营着一家巴基斯坦珠宝工艺品店的木拉提夏则更为“资深”。20世纪90年代初就往返于中巴做着小生意的他,之所以最终选择在塔县安定下来开店铺,“是因为中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日渐繁荣的经济,让我的店里每天都有一二百人次游客光顾。‘一带一路’建设使更多巴基斯坦的货物能够卖到中国,也让我能够在离家不远的塔县挣到钱”。

      塔县是一座古老的城。“塔什库尔干”在当地语言中意为“石头城”,城中的石砌城池遗址,见证了上千年古丝绸之路的兴衰,玄奘等历史名人都曾途经此地。而今,作为全国唯一“一县临三国”的县,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依托辖区内红其拉甫、卡拉苏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长期与周边国家保持着贸易往来和密切联系。

      “今年4月3日恢复客运通关以来,口岸出入境流量持续攀升,目前出入境游客已突破4万余人次。”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副队长米凯瑞说,眼下中巴经贸、人文等方面交流日益密切,得益于口岸各部门高效协作、优化通关等系列举措。

      红其拉甫口岸是我国与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口岸,海拔4733米,积雪终年不化,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雪崩时常发生,是一个被人们称作“躺着都是奉献”的地方。

      红其拉甫海关查检科副科长尔卡木·夏克尔虽然年轻,对口岸的历史却如数家珍:从20世纪70年代第一任关长带着“一顶帐篷、七个人、三头牦牛、一口锅”来此,到1982年口岸正式对巴基斯坦开放,再到如今雄伟国门下川流不息的来往车辆……

      “口岸进口货物以松子、草药、铜器、挂毯、木制工艺品等为主,出口货物以日用百货、服装鞋帽、五金建材、汽车配件等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口岸今年还实现首次进口冰冻带鱼,丰富了本地群众的餐桌。”口岸的欣欣向荣,让尔卡木难掩骄傲的神情。

      “除了正常进出口货物以外,我们还积极拓展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范围。”塔县边民互市仓储区内,玫瑰岩盐、松子等商品整齐摆放,塔县边民互市服务中心主任刁贵发和尔卡木一同为记者介绍,边民在互市贸易区享受每人每日8000元的进口免税政策,能切实帮助群众增收,“从6月初复市运营至今已完成9大类27种商品,进货量141吨、货值214万元,转移富余劳动力200人左右”。

      离别前,尔卡木告诉大家他对未来的更多期待:随着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双边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我们的坚守更加有意义,吃的苦也有了‘甜’滋味”。

      (本报记者 赵明昊 尚杰 王艺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