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者说】
《如梦集》是顾明远先生的怀旧之作,书出版之时,顾先生已经93岁高龄。在“前言”中,顾先生解释了书名的因由——“年轻的时候,工作之余,总是想着明天应该做什么,将来事业怎么发展。等到上了年纪,没有硬性任务的时候,闲下来,想的都是过去的事。可是记忆已是不太清晰,形象已经模糊,往事已如梦中,故称之为‘如梦集’。”
通读全书,我们不得不惊叹于老先生思维的敏锐、叙事的严谨与记忆力的惊人。书中所述的每一个人、每一处景、每一则故事,无不具体生动、细腻详实,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顾先生的生平与教育思想,而且对于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史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教育实践的亲历者
顾先生1949年入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51年赴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学习教育学,1956年归国之后又入职北师大从事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顾先生与北师大之间有着不解之缘,《如梦集》第一章“我在北师大的人和事”一共18篇文章,占据了全书将近一半的篇幅。作者在文章中既是在回顾自己在北师大求学、生活、工作的经历,同时也是在追述北师大的发展历史,包括学校的校址变化、人事变迁、机构改革、专业学科发展等。顾先生既博闻强记,又心思细密,笔下的大事小情都记录得十分细致精确。
顾先生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第一次把赞可夫的教育发展论翻译介绍到中国,与苗兰卿医生合作翻译苏联索维托夫的《学校卫生学》,筹办我国第一本外国教育杂志《外国教育动态》(今《比较教育研究》),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教育提案的审阅与讨论,负责主编《教育大辞典》和第一本中师《教育学》教材,参与中国教育学会的建设以及组织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研讨会,首次提议将教材教法研究改为学科教学论,招收培养中国第一位比较教育学博士和第一位外籍教育学博士,等等。在叙述这些历史的时候,顾先生以一个过来人的视角切入,因此文中总会有比较多的细节描述和逸闻趣事,这些都是经过时间筛选、岁月打磨之后遗留下来的闪亮的记忆珠玑,是对宏观教育历史的有力佐证与宝贵补充。
教育改革的推动者
读顾明远先生的文章,在字里行间总能深切感受到一位有情怀的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痴迷投入。这位耄耋老人的一呼一吸、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着教育的问题,可以说他的整个人生已经与教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管是追忆童年时代的学习玩耍,还是回顾在北师大的求学与工作历程,不管是谈论家庭,还是怀念友人,作者所思所想总是离不开“教育”二字。
顾明远先生既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也是教育改革实验的积极推动者。他曾担任过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北师大的副校长、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及教育家书院的院长,青年时期在北师大附中工作过四年,后来还参与指导和创建了北师大燕化附中。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顾先生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科学是一门实践科学,要从教育实践中来,并用于指导教育实践。在20世纪80年代,顾先生就积极倡导发展教育科学,鼓励教育实验,认为“科学是靠实验发展起来的,教育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也只有靠实验才能发展起来”,“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也要摆脱理论脱离实际的旧习气,摆脱东拼西凑的学风,到实际中去,大搞科学实验,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他鼓励开展小学语文课程的情境教学实验,支持中小学五四学制试验及五四学制教材的编写,建议加强对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教育改革试验经验的分析总结。顾先生的人生是教育的人生,关于教育的思考、探索与实践,早已经内化为顾先生生命中的一种自然习惯,成为他思想与行动的自觉。
教育人生的思考者
顾先生把收录该书的文章称作“口述史的拾遗”,这些文章按照所谈内容分为“我在北师大的人和事”“童年的记忆”“我与报刊社”“有关鲁迅研究的前言后语及其他”“忆友人”“杂记”等六章。尽管文章主题较为多样,但总体的文风基本一致,文字质朴,叙事简洁,议论精当,多用短句,极少使用含有修饰性的语言。读其文,恰如聆听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娓娓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细细品读书中淡淡的回忆文字,总能体会到一种历经漫长岁月沉淀之后的甘醇,看似云淡风轻,波澜不惊,实则满含深情,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位睿智长者朴实厚重、乐观向上的情怀。不管是谈亲情还是叙友情,顾先生在情感的抒发与表达上总是比较克制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真挚诚恳与至情至性。“忆友人”一章的九篇文章均是顾先生缅怀友人之作,他们都是曾与顾先生共同在教育战线上奋斗的挚友,他们的深情厚谊源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基于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与人生追求,因而历久弥新、老而弥笃。
顾明远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教育理论的思考与教育实践的探索,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顾明远先生70多年为学、为师、为人的教育人生,是充满激情、充实精彩、幸福快乐的。顾先生青年从教,而今耄耋之年依旧初心如故、躬耕不止,用红烛的襟怀继续书写着自己光辉的教育人生。
(作者:陈长旭,系文学博士,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