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冯德莱恩的表态不能代表欧盟官方立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日前在公开场合明确反驳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关于巴以冲突的言论。据媒体爆料,10月20日,更有超过800名欧盟职员联名致信冯德莱恩,批评其过度支持以色列。
自本月初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冯德莱恩始终高调“挺以”,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以色列有权进行自卫反击,欧盟坚定与以色列站在一起”的立场。
此番欧盟“掌门”惨遭自己人“打脸”,不仅成为国际舆论热炒的话题,更凸显了欧盟在处理巴以问题上难以弥合的裂痕与日渐式微的影响力。
10月13日,冯德莱恩与欧洲议会议长梅措拉在以军士兵的护卫下,一同访问了以色列邻近加沙的小镇卡法阿扎,以彰显欧盟对以方的坚定支持。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此次访以就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以色列人民的声援”。然而,话音刚落,就遭到欧洲内部人士的反驳。
欧洲议会议员克莱尔·戴利在社交媒体上回复冯德莱恩称:“你没有权力决定欧盟外交政策,欧洲没有与以色列站在一起,我们主张和平,你不能代表我们。”今年早些时候,戴利曾表示,自2008年以来,以方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造成15万巴勒斯坦平民死伤,其中有3.3万名儿童。欧盟对此袖手旁观,甚至还把以色列当作朋友。“我们不能把这样的国家继续称为朋友。”
随后10月20日,超过800名欧盟职员联名致信冯德莱恩,对欧盟委员会的“双标”感到愤慨,称与俄乌冲突相比,欧盟完全忽视了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似乎为加沙地带战争罪行的合法性提供了自由,欧盟面临着失去所有信誉的风险。
针对外界质疑,冯德莱恩不得不出面回应:“声援以色列和满足巴勒斯坦人的人道主义需求并不矛盾。”然而,就连欧盟高级官员都集体发出与冯德莱恩不同的声音,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显然十分值得玩味。
作为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博雷利对本轮巴以冲突的态度同样与冯德莱恩大相径庭。博雷利表示,欧盟的共同外交政策由其成员国,而非欧盟委员会或其主席决定。欧方理解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反击行动,但行动必须符合人道主义原则和相关国际法。他还认为,对加沙地带实施断水断电断粮的“全面封锁”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以色列要求100万平民从加沙北部穿过人口稠密的战区,撤离到一个没有食物、饮水或住所的地方,进入一个被封锁的地区,这极其危险且几乎不可能。”这番表态被外界解读为欧盟高级官员迄今为止对以方的最强烈谴责。此外,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强调,以色列必须尊重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
欧盟在本轮巴以冲突期间所显现的内部分歧,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其在中东地区影响力逐渐式微的趋势。近年来,欧盟似乎越来越难以在内部分歧中找到平衡点并保持外交政策的协调性。部分欧盟国家与中东国家保持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联系,需要维护自身在中东的利益,但另一些成员国则更看重与美国保持紧密合作,这使得欧盟在中东问题上的行动变得束手束脚。例如,在17日举行的巴以问题视频峰会上,德国全面支持以色列,而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国的立场则更加客观中立,两派在以方全面封锁加沙是否违反国际法这一问题上分歧严重。
自冷战结束以来,欧洲曾是处理中东问题的重要力量,其影响力仅次于美国。2002年,欧盟与联合国、美国、俄罗斯共同组建了“中东问题有关四方”机制,负责巴以冲突的调解工作。2006年以来形成的伊核问题六国磋商机制中,欧洲有英法德三国参与其中,占据半壁江山,欧盟还同时单独作为一个实体参与会谈。
但近些年来,无论是欧盟还是主要欧洲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都似大不如前。究其根本,在于欧盟战略自主“缩水”,对外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不惜自身经济受到重创,也要亦步亦趋地追随美国政策,结果面临经济加速衰退的极大风险。
不过,随着盲目跟风美国的弊端不断显现,欧洲理性的声音似开始回归。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年在访华后大声疾呼欧洲应保持战略自主。日前来华出席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的博雷利表示,欧中双方都认为,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欧盟的发展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欧盟无意与中国“脱钩”,也无意限制中国发展。欧盟重视对华关系,并致力于发展建设性和稳定的欧中关系,因为欧中合作符合双方利益。
最终,欧洲的战略自主能走多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未来。
(本报记者 李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