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前夕,本报记者在开罗对埃及前总理埃萨姆·谢拉夫进行了采访。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增进各国合作、加强民心相通,使非洲受益良多。
谢拉夫曾先后30多次到访中国,他致力于推动埃中友谊,支持并参与中国和非洲国家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活动,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一位埃及的“中国通”,谢拉夫长期关注中国发展,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颇有研究。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十分及时。
谢拉夫认为,“互联互通”和“伙伴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真正的多边主义世界的必要条件,而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所践行的理念。经过十年努力,“一带一路”不仅拓宽了“路”,通过建设大量基础设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还在此基础上筑起了“桥”,各国贸易往来、人文交流如火如荼。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命运的全球性事业。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支持者,谢拉夫在全世界范围内参与了数百场关于该倡议的讨论和讲座。在他看来,当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亟须通过紧密合作打破封闭孤立,从而迈向高质量发展和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这种改变成为可能。
谢拉夫很高兴地看到,“一带一路”合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等不同领域的合作成果不断涌现,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希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能够借助高峰论坛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对接发展战略、共享发展机遇。
谢拉夫说,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立足“和平与发展”这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加强,有助于消解全球对抗和冲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大倡议顺应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期待,也反映了中国对完善全球治理的新思考,是中国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
谢拉夫表示,埃及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埃中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信任,这是两国传统友谊历久弥坚的基础。近年来,埃中关系保持快速发展。埃及作为最早响应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与中国在互联互通、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和商贸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愈发紧密、成绩斐然,两国关系已经成为阿中合作的典范。
(本报开罗10月17日电 本报驻开罗记者 陈天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