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地处重庆市文化中心区沙坪坝区的核心地带,毗邻歌乐山红色教育基地、800亩梨树湾社区公园和300亩融汇创客小镇,是一所“小镇即学校、学校即公园”的城市中心小学。学校在西南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的指导下开展特色基因家蚕养殖、特色基因桑树种植、蚕桑衍生产品开发等劳动项目,探索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范式。
聚合资源 构建支撑劳动教育的新支点
学校将“盘活、用好、做优校内外资源”作为出发点,从基地建设、专业引领、技术助力等方面突破城市学校劳动教育的瓶颈。在场馆资源利用方面,学校在一墙之隔的社区公园建成30亩叶桑基地,种植5000余株叶桑,用于“七色丝”家蚕的养殖;协调开发商在校园内建设10亩果桑基地,用于开展特色基因桑树种植及特色桑果衍生产品的开发。学校将3000平方米的泥陶馆与蚕桑文化馆打通,为全体学生提供蚕桑劳动实践基地。在运用劳动新技术方面,学校与西南大学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签约,在蚕种改良、技术升级、信息化平台建设、数据管理等领域开展合作,联合大学博士团开展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让现代基因技术为传统劳动项目注入新活力。在技术平台方面,学校借助沙坪坝区智慧沙磁平台和学校人工智能基地“AI+”平台,开发大量蚕桑劳动课程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双线互嵌”的智慧劳动教育;与企业合作打造智慧劳动教育评价“一码通”体系,为传统养殖、种植劳动增添时代感、技术感和新鲜感。
创新课程 打造撬动劳动教育的新杠杆
学校聚焦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现代蚕桑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积极引入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让劳动教育彰显时代特色,科学建构体系完整的课程,通过蚕桑劳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学校开发并实施“特色基因桑树种植+特色基因家蚕养殖+现代蚕桑衍生产品开发”等横向联系、纵向贯通的9大类课程群,创新打造“并举+融合”共融、“线上+线下”互嵌、“校内+校外”协同的3种劳动项目实施模式,以蚕桑实践课、学科融合课、学本分享课、选修社团课、蚕桑游学课、蚕桑主题节6大方式深度推进蚕桑劳动课程的精准落地。学校积极优化评价体系,让蚕桑劳动教育行稳致远,通过“专家+家长+学生+教师”的多元化智慧评价平台,对教师实施“课程开发+教学准入+教学质量”的增值性评价,对学生实施“执照+护照+勋章”的智慧型升级评价。
面向全体 凝聚助推孩子全面成长的新力量
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以聚合校内外资源为突破口,以建设现代蚕桑劳动教育基地为支点,以系统开发蚕桑劳动教育课程为杠杆,以创新学校劳动教育评价为力矩,“撬动”了城市学校劳动教育的突破发展。学生在充满科技感的现代蚕桑劳动教育课程中“破茧成蝶”:在学校,学生依四时而生长,释放自然天性;融入生活,感受万物呼吸;收获磨砺,积蓄生长力量。学生在学校的蚕桑劳动基地里流汗动脑、增长实践智慧。据统计,每个学生每年养蚕至少300条,每年参加桑果采摘5次,参与蚕桑衍生创作比赛2次。人人参与蚕桑小课题研究,人人参与蚕桑文化主题分享,让学生在劳动中懂得了劳动创造美好的道理,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融汇沙坪坝小学的劳动教育出真招、动真格、见真效。经过近5年的探索实践,学校成为重庆市劳动教育联盟学校、全国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区示范学校,成功入选重庆市100个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学校。
(作者:孙振东 郭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