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泰国留学生陈旺,我与来自中国、马来西亚的两名同学代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参赛。我们将共同研究技术规程,团结协作,完成比赛。”
“我叫阮黎友福,来自越南,代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参赛。我和中国、菲律宾的同学一起,在比赛中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
9月15日至16日,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联展暨论坛由“1+1+7+5”多项活动组成,包括一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一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展,数字技能开发与数字学习资源建设论坛等7个平行论坛,以及智慧物流国际邀请赛等5个中国-东盟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
职业教育交流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教育部负责人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上介绍,中国坚持共建共享资源,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举办了6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促成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在联展上签约项目81个。共同应对产业变革带来的全新挑战,改变传统职业教育理念,重塑职业教育新形态,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共识和行动。
“近年来,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同各方携手,在东盟国家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联合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合作办学,取得积极成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负责人表示,广西高校将与东盟国家高校、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进一步做强广西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职业教育培训服务。
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展分为特装展和标准展两个部分。特装展主要展示广西职教体系及10年来的职教成就、部区共建进展,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以及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开放合作成效等;标准展分为“技术技能促进开放合作”“技术技能支撑制造强国”“技术技能助力乡村振兴”等5个单元。
瑶族藤编、北海贝雕、京族独弦琴、岑溪牛娘戏、壮锦手工艺品、老挝排笙、哈萨克族服饰、越南德朗琴……展区内,各具文化特色的展品琳琅满目,展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在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展台前,天琴制作技艺传承人秦艺以一首悦耳的曲子引来观众驻足聆听。“天琴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不仅成为歌、舞、乐融合的民族乐器,更成了壮族同胞的一种信仰。”秦艺说,希望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契机让更多人了解天琴文化。
展会现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智能建造项目模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壮锦手工艺品、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机器人和AI技术、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的木雕作品等特色鲜明、精彩纷呈,引得不少观众咨询拍照。
如何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在同期举办的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中国-东盟茶叶职教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土建类新型产业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论坛等7个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建言献策。他们一致表示,未来中国与东盟双方将在职业教育多板块多赛道开展更加务实的合作。
在各个论坛与技能展有序推进的同时,各项学生技能大赛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中国和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多个东盟国家的选手在比赛中积极应战,尽展各自风采。
此次中国-东盟职业院校学生烹饪技能大赛,参赛队伍为历届最多,办赛规模也是历届最大。22支国际、国内参赛队110名选手同台竞技,中式烹调、西式烹调、食雕与冷拼和创新面点等不同赛项展现了一场烹饪技法盛宴。经过两天的激烈比拼,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团体一等奖。
竞赛期间还同步举办了中国-东盟烹饪职业教育交流活动、桂菜文化展示交流等活动。全国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世界厨师联合会国际评委李志顺在讲堂上激励学生:“各种从业者中,只有医生和厨师的职业装是白色的,医生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而厨师是防病养人的‘白衣天使’。希望同学们精进技艺,成就自我。”
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中国-东盟智慧物流国际邀请赛,要求每队参赛选手限3名,以“2+1”的模式组织参赛,即“2个东盟国家留学生+1个中国学生”。每支队伍需在30分钟内完成智能物流中心规划搭建和智能物流中心业务运营管理两大任务。
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潘宇杰告诉记者:“最初准备参赛时,我内心比较忐忑。”他担心自己专业不扎实,但整个赛程下来,通过与队友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努力探索取得了好成绩,既提升了专业技能,又增强了信心。“这样的邀请赛为我们东盟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潘宇杰说,“我将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本报南宁9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朱英博 吕丹丹 覃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