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起源于1974年的聊城大学政治系,2012年正式成立。学院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传统,不断强化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在直面困难中解决困难,在发展创新中创新发展,成为省属地方院校二级学院全面发展的代表。
利用校地协同优势 推进学科专业建设
聊城大学作为应用型地方高校,始终立足聊城,不断优化校地关系,利用校地协同优势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是校地协同的先锋队,积极与地方开展多方面合作,立足山东高校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山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积极推进廉洁研究,获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0项,设置聊城市纪委监察研究专项19项、廉洁文化建设研究专项26项。
学院与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深度合作,获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党的建设与孔繁森精神研究基地、山东高校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山东省高校党建工作研究基地;协同聊城市社科联设置“孔繁森的境界感研究”重大社科规划项目,推动设置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科专项孔繁森精神研究。
学院加强与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合作,校地共建双拥学院,针对退役军人开展年度常态化的培训项目,推进双拥文化进学院。
在与聊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合作中,学院以产教融合课为抓手,邀请一线工作人员进课堂,开展8个机关事务专题课;以暑期实践为抓手,组织百余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走进市县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实习实训与实践调研。
发挥学科带动作用 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学校与地方是命运共同体,在地方带动学校发展的同时,学校也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通过党的建设与孔繁森精神基地等学科平台,充分发挥学科带动服务地方的作用。
强化红色教育,扛实为党育才职责。学院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把孔繁森精神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组织7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西部计划,百余名学子成为地方党政机关、教育部门骨干力量。
加大培训力度,做大业务培训工作。聊城大学公共管理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学院在理论研究、政策把握方面的优势,面向社会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辅导,先后承担山东省省培计划、鲁渝协作(彭水)党政干部培训班、山东省军转干培训班等30余项培训任务,培训人员参与地方各类政策宣讲,受众群体10万余人次。
拓展横向课题,做实服务地方事项。本着将科学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学院以问题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与聊城高新区、聊城市人大、聊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及聊城各县区开展横向课题研究80余项,撰写报告10余份,多项建议被采纳。
实施人才培养改革 凸显专业培养特色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关键职责和使命,是大学的首要职能。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依托专业建设,不断加大人才培养改革力度,凸显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依托国家社会需求,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需求,学院2016年开设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成为省属地方院校中率先开设此类特设专业的院校之一。近年来,学院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充实培养力量,推进专业培养和专业分流,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利用专业师资力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2004-2005年设置的行政管理专业、哲学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较多的学术积淀。学院本着做大行政管理专业、做强哲学专业的理念,积极推进两专业健康发展。行政管理专业于201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22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开始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哲学专业于2021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发挥教学改革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借助学科平台打造专业特色,将孔繁森精神纳入全校大学生廉洁教育通识课,廉洁教育受众学生超万人。学院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先后获批山东省重点教改项目等各类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参与山东省重大教改项目1项;主持获批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获批山东省一流课程2项、国家一流课程1项;各专业人才平均深造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步入新时代,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实的自信,继续阔步走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前沿,为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于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