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街头经常可以见到拾荒者,通俗地说就是捡破烂的。他们中有女人也有男人,很多都衣着整齐干净甚至衣冠楚楚、举止文雅,拉着一个购物用的双轮车,在街头的垃圾箱中翻找。这些垃圾箱属于附近楼的居民。一周一次或两次,这些一米多高、半米见方的绿色垃圾箱就要被推上街头,由政府雇佣的收垃圾工人把垃圾装车运走。在这些垃圾箱被从居民楼里推出来到垃圾装车运走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就是拾荒者贴补家用,甚至以此为生的关键时段。他们拣出来的东西绝大部分不是为了自用,而是为了去二手市场上抛售。另外,法国各地均规定家具家电等大件废弃物品必须要事先申报才能丢弃。居民申请办理丢弃手续并把大件废弃物品放到指定地点之后,它们也会成为拾荒者趋之若鹜的目标。
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欧,各国各级政府都有完整的二手市场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在交纳管理费的前提下,在每周一次至数次的二手市场上抛售不违法的东西,无论来源如何。这是成千上万欧洲人赖以生存、取得收入的渠道之一,也培养了一个庞大的二手市场。现在有了网络销售当然就更方便了。这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搬家、老人去世、子女分家、夫妻离异等情况下,遗留家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的主要处理手段。某些人眼中的“垃圾”,比如过时的衣物、需要更新换代的家电家具、没有兴趣翻开的书籍、不再看得上眼的工艺品、已经不时髦但仍然可以使用的电子科技产品等,尤其是因为孩子长大而不再需要的儿童玩具和用品,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心头之好”乃至谋生手段。
这些市场也成为许多古董收藏者、旧物爱好者的天堂。在巴黎市郊一个高档住宅区聚集的小镇上,曾经有人在居民楼门口的垃圾中发现了一具埃及木乃伊,并被专家鉴定为真正的古董。“垃圾”因此变成了镇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网络的兴起为淘宝者和销售者的线上交易提供了巨大便利。有媒体报道,疫情期间,一对本来从事营销工作的年轻夫妻失业了。某次,他们在街上捡了一张桌子,回家稍微加工清洗了一下后又在网上出售。自此,他们开始在这个自己开发的二手市场上发挥他们市场营销和产品管理的本职专长。把这当作全职工作之后,两人自然不能局限于上街捡“垃圾”,他们到处搜罗旧货,经过加工清洗修理后在网上出售。两年多以来,他们在网上积累了26000多名客户,这成为这对失业夫妻新的养家糊口乃至致富之道。
据专业机构统计,全球每年约生产880亿件成衣,法国2022年有33亿件衣服、鞋子和家用纺织品投放至市场。另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是,法国人平均每件衣服只穿7次,每年会扔掉70万吨衣服。就全球而言,环保人士认为有证据表明,时尚业包括纺织行业是仅次于石油产业的第二大污染行业。
法国政府宣布,将于今年10月推出针对纺织品的“修修补补奖金”计划,鼓励消费者以修补衣服或鞋子替代购买新产品。2023年至2028年期间,政府将提供1.54亿欧元的资金向已遍布巴黎街头的缝补店、修鞋店等直接提供资助。例如,重做鞋跟的奖金大约是7欧元,修补衣服衬里的奖金大约是10欧元到25欧元。政府希望以此来鼓励消费者“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同时更为从业者提供直接的财务帮助,并希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法国普通消费者而言,由于节约和环保意识的觉醒,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缝缝补补和去商店乃至二手市场买旧货不再是难为情的事情。有专家研究认为,一半以上的法国人能够接受甚至经常光顾二手市场。数据显示,法国2022年二手市场的总体营业额已超过70亿欧元。二手时尚产品市场增长显著,从2018年的10亿欧元增长至2022年的超过60亿欧元,其中二手纺织品市场约11.6亿欧元。从全球来看,2022年全球二手时装市场规模达177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几乎翻倍达3500亿美元。
法国导演阿涅斯·瓦尔达拍摄的纪录片《拾荒者》曾获得第十三届欧洲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她本人就是一个经常光顾二手市场、家里也摆满旧物的老物件爱好者。20多年过去,在法国,拾荒、二手货、缝缝补补等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成为流行趋势,而其中所体现的勤俭节约、废物利用、减少浪费、增加回收等环保观念也正在逐渐深入人心。
(本报巴黎9月2日电 本报驻巴黎记者 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