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8日 星期一

    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作者:姜玉峰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8日 06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教育要主动变革、积极作为,用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教育与人的成长紧密相连,与文明发展共生相伴。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一次科技重大发展与创新、每一次产业变革与转型均深刻影响乃至系统重塑着教育。数字化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浪潮,教育与数字化的碰撞,必将推动教育发生深刻变革。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数字教育不仅能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而且能够促进教育资源供给的精准化、均等化,从而逐步缩小教育的区域校域差距,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数字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在中国这样人口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大数据、AI等信息技术,用数字赋能,以智能提质,全面推进教育数字转型,把制度优势、规模优势、数字技术优势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通过数据的应用助力教育走向精准、走向科学、走向高效,有利于推动教育从基本均衡到高位均衡发展,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跃迁。

      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立体支撑体系。教育新基建是数字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有力支撑,不仅包括网络、教室等“硬”基础设施环境,而且包括资源、应用等“软”基础设施条件,强调的是夯实整个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数字底座,具有复杂性、多维性等特点。推进教育新基建,一方面要强化基础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大数据仓,将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纳入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推进新一代网络技术的规模部署应用。推动各级各类平台实现横向融通、纵向贯通、数据共享、用户统一和一站式访问,形成兼顾集约建设与各具特色的一体化教育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另一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用户思维”,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立足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真正建设好、使用好和发展好教育新基建,夯实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基础条件。

      提升师生素养,培养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素养技能。师生的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软实力。没有良好的数字素养,师生就难以有效驾驭、充分运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平台、工具和应用,教育数字化转型也就无法落实落地。要切实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水平。聚焦教育数字化变革中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完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新机制。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数字素养教学体系,分层分类组织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和研修。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新理念、新环境下的未来教师。要强化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将数字素养培育融入育人全环节,促进学生树立数字化思维。推进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创新,构建以课程体系为主线的培养框架。优化完善课程设置,培养技能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等数字人才,提升学生数字获取、使用、交互、分享、创新等素养与能力。加强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引导学生合法合规使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工具,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作者:姜玉峰,系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