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1日 星期一

    感悟“鸿雁传书”中的爱国情强国志

    作者:本报记者 张胜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1日 07版)

      【记者手记】

      颜值在线、内容走心,近年来,许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以别出心裁的创意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成为展示高校科研特色和育人成果、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在日益重视仪式感的当下,录取通知书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通知”功能。打开录取通知书,宛如开启了“大学第一课”,在这场无声的互动中,广大青年学子感受到了“青春之我”与“国之大者”之间的同频共振。

      在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小逻辑”积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在助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故事,被巧妙嵌入录取通知书的设计之中。例如,东南大学今年本科录取通知书随机附赠彝绣一卡通卡套,出自其持续10年定点帮扶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200多名绣娘之手;中山大学录取通知书套装里的普洱茶砖,来自该校定点帮扶的云南凤庆县……一张张录取通知书所承载的家国情怀,传递出师生“心系天下苍生、为国担责担难”的价值追求,也感召着广大新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青春个体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中,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在追梦奋斗中不忘社会责任、使命担当。

      身姿轻盈的录取通知书,还承载着许多高校沉甸甸的科研成果。例如,中国科学院大学连续多年把学校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录取通知书,激发广大学子科技报国的热情——曾嵌入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龙芯”CPU;曾附上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收集到的宇宙回响;曾在最坚硬的CVD金刚石单晶中刻入“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今年又附入国产耐盐碱大豆新品种“东生118”组成的“北斗七星”,希望学子们在“北斗七星”指引下,把“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作为一生的前行方向……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亮眼成绩,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奋发有为、全力托举。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广大青年学子当响应时代号召、不负学校期许,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录取通知书承载的故事,还有很多。此前,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附赠《平凡的世界》一书,勉励新生追随钱锺书“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壮志;多年来,陕西师范大学一直邀请老教授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把热爱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植于一届届学生心里;上海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附赠“一滴水”摆件,提醒新同学铭记“饮水思源”的校训;南开大学连续多年为新生寄送两颗莲花种子,希望新生们将一颗留在家乡、不忘初心,一颗带来学校、见证成长……每一份录取通知书,都饱含着对莘莘学子的无尽祝福,都像是开启无尽可能的一把金钥匙,提示广大学子珍惜青春韶华,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唯其如此,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大有作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强国建设铺路架桥、添砖加瓦。

      (本报记者 张胜)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张士英、颜维琦、陈鹏、陆健、王斯敏 本报见习记者 李家欣 本报通讯员 陈胜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