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14日 星期一

    迎难而上 突破“卡脖子”技术

    讲述人: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三级领军专业技术专家 张晋寅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唐一歌 本报通讯员 徐亦菲 《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14日 05版)

      【一线讲述】 

      2012年,我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电力行业,来到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工作。当时正值西电东送跨越式发展,“两渡”直流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设。我有幸见证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攻坚克难的过程,以及这些核心技术在西电东送重大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我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通过科研攻关与工程实践将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知识产权体系。

      万事开头难。在我们就±800千伏柔性直流穿墙套管这一关键装备开展攻坚时,这一高技术含量的装备仍然依赖进口。放眼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具有制造能力。投入大、未来应用市场小等问题让国内企业纷纷望而却步。

      作为攻关技术负责人,我们团队在全国范围的设备、器件生产工厂开展了广泛调研,整合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核心资源,带领国内厂家勠力同心,寻找特高压柔直穿墙套管国产化的可行之路。

      记得攻关过程中最难的一次:首批国产样机经过百余天的工艺处理后报废了,此时时间只剩下不到200天。时间紧、难度大,一些攻关人员失去信心,担心攻关任务无法按期完成。

      “无论如何,决不能放弃!”我们下定决心,要从设计、制造、试验环节的67个质量控制点,一个一个比对国内外套管的技术差异。攻关团队找遍了国内几乎所有零部件厂家,重新设计了10余种可能适合于核心技术攻关的结构、配方和工艺,验证可能的方案。

      “实验室就是自己的家。”连续两个多月,很多党员以攻关现场为家,驻扎在科研攻关第一线。部分同事长期驻扎于轰隆隆的生产车间,顶着35摄氏度的高温与制造工人一起奋战,跟紧产品制造的每一个细节。

      终于,我们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不但通过了型式试验,并且一次投产成功,柔直穿墙套管提前在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成功挂网运行!

      柔直穿墙套管的研发有效防控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关键设备的“卡脖子”风险,提升了西电东送主网架设备自主可控水平,同时也带动了国内高端电工装备产业链升级,实现了关键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虽然科研攻关的过程很苦、很累,我们的衣服每天湿透好几遍,但想到自己从事的工作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想到可以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西电东送工程,就觉得这点苦不算什么了。

      (本报记者吴春燕、唐一歌,本报通讯员徐亦菲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