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深夜,暖灯一盏,开水一杯,一人端坐在桌前,电脑键盘不时发出“嗒嗒”的敲击声,墙上时钟的指针不知疲倦地跑了一圈又一圈。这是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刘光明的工作常态。就是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诞生出一篇篇、一部部理论著作,承载着他宏阔的精神世界。
刘光明的职业生涯,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与“理论”结缘。1997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当时即被确定在西藏工作两年后,到西安政治学院攻读军队政治工作学硕士学位。2003年,硕士毕业后回西藏又经过一年的基层工作,刘光明被抽调到军中研究党的创新理论的学术平台——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工作。自那以来,刘光明就开始潜心研究阐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20年间,他献身于党和军队理论事业的初心始终不变,推动党和军队理论武装、理论创新的追求始终坚定如一。
从青涩到游刃有余,刘光明牵头完成中央机关和军委机关赋予的重大任务数十项,率队赴军队院校圆满完成“名师好课进课堂”任务,主持、参与完成国家和军队级重大课题10余项,在中央媒体发表文章270余篇,在核心期刊和C刊发表文章70余篇,参编著作40余部,曾获评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国防大学中青年杰出专家、“四有”优秀军官、科研先进个人、感动国防大学人物,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当有人向他请教写作理论文章的经验时,他诚恳地分享:“写文章其实就是自我革命,让自己的思想和中央精神准确对接,走出原有的思维定式,就能活出新的自我,迸发鲜活的新思想。”在刘光明的带领下,中心的理论文章开始由拼盘式灌输向无声式滋养转变,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宣传效果逐渐“叫好又叫座”。
在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老马列”人的印象中,刘光明是当之无愧的“理论大咖”。而刘光明则谦虚地表示:“我只是理论战线的一名战士。”理论战士——这是刘光明的内心独白,也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需要,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真理,他把岗位当战位,以笔为戎,时刻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在他的谋篇布局下,中心在保持原有理论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开始了新一轮强军精武的科研转型,近年来,撰写出一系列备战打仗的文章。
常年从事理论工作,刘光明深深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在一篇年终总结中,他这样写道:“为党和军队的理论事业献身是本真本分。有了这种本真本分,就有了‘自燃’奋斗的强大驱动力,就有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主动精神。有了这种本真本分,职业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浸润着忠贞底色的事业。有了这种本真本分,心底不再有因利益得失而撕裂的疼痛,唯有踏实奋斗、宁静坚守。”
(本报记者 章 文 本报通讯员 李宗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