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在我国明代大量出现和使用,此前大都是团扇。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
今聚骨扇,一名折叠扇,一名聚头扇,京师人谓之撒扇。闻自永乐间,外国入贡始有之。今日本国所用乌木柄泥金面者颇精丽,亦本朝始通中华,此其贡物中之一也。然东坡又云:“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两指许。”即今朝鲜所贡,不及日本远甚,且价较倭扇亦十之一。盖自宋已入中国,然宋人画仕女止有团扇,而无折扇。团扇制极雅,宜闺阁用之。予少时见金陵曲中,诸妓每出,尚以二团扇,令侍儿拥于前,今不复有矣。宫中所用,又有以纸绢叠成折扇,张之如满月,下有短柄,居扇之半,有机敛之,用牡笋管定,阔仅寸许,长尺余。宫娃及内臣,以囊盛而佩之——意东坡所见者此耳。今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者,俱目为俗制,惟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贵,惟骨为时所尚。往时名手,有马勋、马福、刘永晖之属,其值数铢。近年则有沈少楼、柳玉台,价遂至一金,而蒋苏台同时,尤称绝技,一柄至直三四金,冶儿争购。
其中所引东坡语,不知是何出处,但苏轼确有《和张耒高丽松扇》诗,“裁作团团手中扇”,说这扇子打开是圆的,没说它能否合上。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载:宣和六年九月高丽贡品中有“松扇三合、折叠扇二只”。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朝鲜有:“画折扇,金银涂饰,复绘其国山林人马女人之形,(高)丽人不能之,云是日本所作。”“杉扇,惟以日本白杉木劈削如纸,贯以彩组相比如羽。”“百折扇,编竹为骨,而裁藤纸挽之,间用银铜钉饰以竹数多者为贵。供给趋事之人,藏于怀袖之间,其用甚便。”“松扇,取松之柔条细削成缕,槌压成线而后织成,上有花纹。”可见,折扇的品质花样在朝鲜已经很丰富。
沈德符说:“幼时曾见宣宗御笔一扇,上画折枝花及竹石,即自题六言于端云:‘湘浦烟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扫却人间炎暑,招回天上清凉。’烘染设色,直追宋人。”宣宗1425—1435年在位,在仁宗之后。这时人们已十分喜爱折扇,认为折扇是风雅的载体和艺术品。社会上对折扇的需求量大增。于是,中国出现两个盛产折扇的中心,一是苏杭,所谓吴地,一是四川,所谓川、蜀。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二:
惟吴、蜀二种扇最盛行。蜀扇每岁进御,馈遗不下百余万,上及中宫所用,每柄率值黄金一两,下者数铢而已。吴中泥金,最宜书画,不胫而走四方,差与蜀箑埒矣。大内岁时每发千余,令中书官书诗以赐宫人者,皆吴扇也。蜀扇,譬之内酒,非富人笥中,则妇人手中耳。吴扇,初以重金妆饰其面为贵,近乃并其骨,制之极精。有柳玉台者,白竹为骨,厚薄轻重称量,无毫发差爽,光滑可鉴,每柄值白金半两。扇之有坠,唐前未闻。宋高宗宴大臣,见张循王扇,有玉孩儿坠子,则当时有之矣。盖起于宫中,不时呼唤,便于挂衣带间。今则天下通用,而京师合香为之者,暑月以辟臭秽,尤不可须臾去身也。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聚骨扇,自吴制之外,惟川扇称佳。其精雅则宜士人,其华灿则宜艳女。至于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之属,尤宫掖所尚,溢出人间,尤贵重可宝。今四川布政司所贡,初额一万一千五百四十柄,至嘉靖三十年,加造备用二千一百,盖赏赐所需。四十三年,又加造小式细巧八百,则以供新幸诸贵嫔用者,至今循以为例。凡午节例赐臣下扇,各部大臣及讲筵词臣,例拜蜀扇。若他官所得,仅竹扇之下者耳。”
可见,自嘉靖后,朝廷赐给臣下折扇,是很常见的。严嵩就多次在诗中提到嘉靖帝赐给扇子,如“赐画面扇,水精蝉坠子”,“赐画扇,有木刻海榴罂坠子一罂可寸许,穴其腹藏象刻物器一百事,工巧异甚”。扇坠都那么精致,扇子可想而知。严嵩《赐川扇在西苑作》三首之一云:“圣恩宣赐挥炎扇,贡篚初从蜀国来。忽引清风生玉殿,还擎宝月下瑶台。”
明人杨循吉有《折扇赋》,能让我们对当时的折扇有个感性的认识:“敛之不盈于把,圆也有中乎规。出袂而轻飏自动,拂膺而凉飔允宜。观其皓茧裁容,素藤张面;洒金星以作饰,削牙钉而为键。紫檀楫楫而板吻无痕,玄珠团团而蒂垂如旋。尔乃寒韵来权,炽威亡酷。”
嘉靖晚年,严嵩被抄家,清单显示,有扇子二万七千三百零八把,包括金铰川扇、银铰川扇、金铰墩扇、各色川扇、各色墩扇、金银钉铰襄扇、牙玳檀香扇、戈折扇、煮金铰倭扇、团扇(二十四把)。就是说,除了二十多把团扇,其余大多是折扇(《天水冰山录》)!——只是不知严嵩当年作诗竭力描摹过的那几把御赐扇子是否在内。
明末,利玛窦来到中国,我们来看看这个西儒眼中的扇子大国是什么样子的:“不分男女老幼,无论穷富贵贱,人人都用扇子。最常见的是供大人物用的折扇。扇面是白纸和洒金的纸。折扇扇面通常请人写上诗词。这是一种常见的赠品。我们也有满满一箱子的扇子,是别人赠送的,或是备送人的。”(《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利玛窦漏了说,李贽在南京时候送给他的诗,大概就是题在扇面上的:“逍遥下北溟,迤逦向南征。刹利标名姓,仙山纪水程。回头十万里,举目九重城。观国之光未,中天日正明。”(《赠利西泰》)
《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地方描写到了扇子。晴雯“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跌折股子的扇子,是折扇。所谓跌折,大概是铆钉断了,折扇散架了(《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宝钗在滴翠亭扑蝶,“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这取出的自是折扇(第二十七回)。小丫头靛儿不见的也是折扇,不然她怎么怀疑宝钗给它藏起来了(第三十回)?湘云醉卧芍药裀,“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第六十二回)。这是把折扇,不知是开是合。王夫人在凉榻上摇着的芭蕉扇(第三十四回),给湘云小姐,她也不用的!石呆子收的那看成宝贝的二十几把旧扇子,大概也是折扇(第四十八回)!贾政命“把我海南带来的扇子取两把来给宝玉”(第七十五回)。是折扇。从朋友诗会上回来,宝玉得了三把扇子,三个扇坠(第七十八回)。是折扇,朋友给的赠礼。
当然,宝玉有时候也送人,他曾把折扇上的玉玦扇坠解下来,送给琪官(第二十八回)。爱黛玉写的白海棠诗,自己用小楷写在折扇上,“为的是拿在手里看着便宜”(第六十四回)。黛玉也是,还留着宝玉的旧荷包并不用了的扇套,“套内有扇子”(第七十四回)。
我们或许可以说,是折扇见证了宝玉黛玉刻骨铭心的凄美爱情,是折扇衬托了湘云宝钗唯美曼妙的少女风姿。
(作者:周岩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