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20日 星期四

    燕赵大地铺展秀美生态画卷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20日 04版)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美!”盛夏时节,我们在河北各地一路前行。这样的评价既来自记者的实地感受,更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声。

      “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北考察时,多次对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美丽河北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燕赵大地正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让老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河北实践正熠熠生辉。

      夏日的白洋淀生意盎然,碧波荡漾。在距离白洋淀木栈道不远处的烧车淀水域,鸟儿在芦苇间跳跃欢唱,麻雀、喜鹊聚集其中,须浮鸥、白骨顶鸡等保护动物也是这里的常客。

      泛舟,赏荷,观鸟……置身这方水土,吹温润的风,看醉人的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具有蓄洪滞沥、生态涵养、生产生活和休闲游憩等多元功能,对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素有“华北明珠”之称。

      38岁的当地居民刘建新正与家人在栈道上休憩。对白洋淀的变化,他感受颇深:“这几年水越来越清,各种鸟儿更多了,我们闲下来都愿意来淀子边走走。”

      “6年多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野生鸟类种类增加至254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48种,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程钢介绍,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水质改善成效明显,特别是淀中村、淀边村实施了生活污水、垃圾、厕所等一体化综合治理,处理后的中水通过管道排到淀外进行资源化利用,大幅减少入淀污染负荷,水质实现持续改善。

      走进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启动区,贯穿南北的中央绿谷和东部溪谷碧波荡漾,两岸景观带显露雏形。在“寸土寸金”的启动区建设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的生态“双谷”,使“港站城淀”融为一体,为城市增添了生态魅力和自然灵性。

      “千年秀林”诠释“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好意趣,中央绿谷林带宽阔、水流淙淙,郊野公园波光粼粼,悦容公园彰显中国古典建筑的魅力……秀林、绿谷、淀湾,形成了城淀相望、城绿相融、自然开放的城市空间。在这座现代化之城,生态不只是城市的点缀,更是发展的前提。

      与雄安新区一样,近年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好戏”在河北各地不断上演。

      漫步湖畔,伴着习习微风,欣赏着城市中心的这片别样绿意。在唐山南湖景区的龙泉湾畔,我们感受到的是惬意与舒适。

      “外地朋友来唐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带他们逛逛南湖,这里的环境让我们本地人很自豪,变化太大了。”家住南湖附近的唐山市民于春利回忆,这里曾是一片采煤沉降区,遍地荒芜,处处是垃圾、粉煤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蚊虫肆虐,人们每次经过都捂着鼻子喊臭。

      而如今,这里已变成风光旖旎的生态公园,成为风景宜人、功能完善的4A级景区。“我们多年来持续推进南部采煤沉降区综合治理工程,对靠近市区的300公顷采沉区进行了重点治理,实施了环境整治、大面积绿化、水体还清、设施配套、周边美化五大工程。”唐山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建军介绍,经过多年努力,通过绿化废弃荒地,南湖形成了湿地植物、耐贫瘠植物、景观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

      对于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石家庄的体育教师高科感触更深。每天早晨6点,高科迎着朝阳开始5公里长跑。抬头瞅瞅蓝天,看看两旁的绿树,大口呼吸,高科的脚步越来越自信。

      “跑友”最看重空气质量。几年前,高科跑步前都要先看看空气污染指数,经常因为雾霾不得不放弃室外健身计划。“如今的石家庄,蓝天白云已成新常态,我外出锻炼再也不用看天的‘脸色’啦!”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多年来生态治理的不断推进,让一个个“绿色梦想”在河北不断照进现实。

      在张家口市,京冀两地近年来在官厅水库协同开展了多项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水库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野生植物由原来的106种增加至318种,野生鸟类由原来的169种增加到192种。不少游客感叹:“公园里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我们想把这里的空气‘打包’带走。”

      曾经干涸的泉眼,如今汩汩清泉持续喷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和多种鸟类来村里“做客”;鸟语花香的生态游园成为自家“后花园”……邢台市持续加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全市域一体化推进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统筹和水环境治理,坚持“一河一策”,对每一条河明确水源保障、水量控制和工程措施,回补涵养地下水,有力推动了地下水位持续回升。百泉复涌让“环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历史景象再次呈现。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赵宪伟介绍,2022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历史上第一次全面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84.4%,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放眼望去,燕赵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幅秀美的生态文明画卷正不断铺展。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