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丝绸技艺历经5000多年,是享誉世界的中华民族伟大发明。一直以来,丝绸产业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丝绸原料生产和出口国,桑园面积、蚕茧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75%和73%,生丝、真丝绸缎和丝绸制成品出口量占世界的90%、70%和40%。
中国丝绸产业如何在新时代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想,这离不开“传承”与“创新”两个关键词。
作为深耕丝绸领域近40年的科技工作者,我始终有一个“根在丝绸的强国梦”初心,深感责任重大。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底层逻辑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可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强化。众所周知,丝绸源于中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确立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如今的丝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金名片,丝绸产业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历史经典产业。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在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整个过程的丝绸生产技艺和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织机和工具,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和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民俗活动。因此,丝绸“传承”的内涵不仅要传承丝绸技艺,还要传承丝绸产业的自信自立的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国丝绸历史文化和技艺资源、构建自主可控的丝绸资源数据库,是通过传承来增强产业自信自立和民族情怀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丝绸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表层逻辑是发展,发展需要产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来驱动。中国丝绸史可以说是一部丝绸科技不断进步的发展史,汉代马钧发明的新式织绫机、唐代窦师纶创造的陵阳公样,都给丝绸科技工作者留下了自立自强的创新范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理工大学耕耘20多年,终于解决了蚕丝生产质量、丝绸数码织造和丝绸色牢度提升的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如今,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之一的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也取得突破,这一技术变革揭开了工业化养蚕时代的序幕。未来,基于工业化养蚕形成全新的丝绸产业链,其发展必将对整个蚕桑丝绸行业的产业格局带来重塑性变革。
新时代,中国丝绸产业需要把“传承”与“创新”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参透悟全,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放在自信的基点上,通过不断创新,牢牢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推进中国丝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根在丝绸的强国梦”。
(作者:陈文兴,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