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04日 星期二

    上海垃圾分类妙招多

    作者:本报记者 孟歆迪 《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04日 10版)

      垃圾分类妙招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四年了,6月29日,记者走进上海不同街镇、社区,发现上海在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上,已不满足于仅仅答好“必答题”,还在抢做“加分题”。

      把垃圾分类变成新时尚。记者来到上海市虹口区灵新小区时,70岁的黄建美阿姨正排队参加手绘垃圾分类环保袋的活动。“我们的垃圾分类做得可好了,扔垃圾可以用脚踏,扔完能洗手!”走进垃圾房,不仅没有垃圾的酸臭味,相反干净整洁得很。智能化改造后,这里实现了自动喷淋除臭、紫外线杀菌、满溢识别、智能提醒等升级功能,让老小区焕发新活力。

      来到长宁区天山路街道,“一网统管”智能识别社区场景应用让人惊艳。实时监测垃圾房周边“小包垃圾”违规投放的问题,并自动派发工单至相关责任人,实现了“主动发现、快速处置、落实整改”闭环智能管理体系。在天山路街道城运中心主任吴光宇展示的案例中,视频截图清晰标记着时间,十几分钟就处理完毕的不在少数。

      每1千克牛肉的二氧化碳当量为多少?快来,这里有一大一小两辆自行车,可以带孩子一边骑一边直观地看到速度、里程数、碳减排量……徐汇区凌云路街道将“双碳”科普和可回收物回收服务有机融合,让市民们对垃圾分类与碳减排的关系产生直观的体验,学会垃圾分类的同时将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根植于心。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江湾国际公寓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垃圾分类事项纳入睦邻片区促进会、社区大管家、睦邻议事厅等议事机制,形成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社区将垃圾分类工作与睦邻家园建设、文明创建、美丽家园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社区居民“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意识。

      2019年以来,上海围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先后发布54项配套文件,包括总量控制办法、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等18项政策制度;完成2.1万余个居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2.7万组道路废物箱投放口二次升级改造,在233个商圈、交通枢纽、公园绿地、旅游景点设置超过1000组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容器,实现沿街店铺上门收集全覆盖,全市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发挥志愿者重要作用,到2023年5月底,全市共依托上海志愿者网发布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项目2.76万个,参与志愿者71.38万余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698万小时。

      今年1至5月,上海全市可回收物分出量7391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1.76吨/日,湿垃圾分出量8843吨/日,干垃圾清运量16915吨/日。

      上海垃圾分类的好方法、新模式被越来越多市民认同和遵守,并且日益规范化,管执联动机制也不断提升执法效能。

      建设一批标准化垃圾房、一批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一批精细化分类公共场所示范区域、一批高品质可回收物服务点和中转站、一批市民体验线路,“五个一批”示范亮点的打造是上海市今年垃圾分类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还将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围绕短板弱项、瓶颈难点,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升级版,切实让垃圾分类成为人人践行日用而不觉的好习惯。

      (本报记者 孟歆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