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3日 星期五

    神秀崂山

    作者:王溱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3日 06版)

      家乡有山名崂山。“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这句话脍炙人口,出自东晋的晏谟,后人赞美崂山,总会以此为据。李白曾来此游览,据说这位走遍名山大川的诗仙登上崂山后,立时被雄浑壮阔的沧海峻岭所震撼,于是诗兴大发,仰天诵吟。后世的众多“大咖”,如丘处机、赵孟頫、高珩、唐梦赉、康有为、蔡元培、柳亚子等也来过崂山,都留下了激情澎湃的诗文。如今,不少诗句被刻在崂山的巨石上,人们在登山时,浓郁的书卷气扑面而来。

      崂山宫观星罗棋布,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以太清宫最负盛名,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太清宫有著名的“三殿”,然而最让游客们感兴趣的还是穿墙壁和山茶花,就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每次陪客人登山都会饶有兴致地前去观看、拍照,听讲解员娓娓道来。

      清初的大文豪蒲松龄从家乡淄川来崂山游览,在被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崂山产生了创作灵感。那天晚上,蒲松龄正在太清宫一厅内休息,夜色中似乎见一人一闪即逝,像是穿墙而去。这显然是幻觉,然而那道影子一直萦绕在蒲松龄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于是,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伴随着阵阵山风和潺潺水声,蒲松龄挑灯疾书。清晨,《崂山道士》已跃然纸上,塑造出一个胸怀大志却又“娇惰不能作苦”的富家子弟形象。太清宫那面刷了白粉的墙壁,如今成为“体验之墙”,时不时有游客低着头或抱着脑袋迎墙冲去,到了跟前又停下,呵呵一笑。

      太清宫的三官殿前,有一株山茶,冬春之际,满树绿叶流翠,红花芳艳,犹如落了一层绛雪。当年蒲松龄寓居于此,触景生文,浮想联翩,构思出一篇浪漫的爱情小说——《香玉》。绛雪是小说里一位孤傲清高、极有个性的女性。山茶,也叫耐冬,漂亮、壮观,诗曰:“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耐冬深受青岛人的喜爱,上世纪80年代被选为青岛市花。

      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擅长将“事奇”“人奇”“情奇”“文奇”巧妙结合,让“花妖狐魅”“神鬼仙人”超越笔墨,赋予其现实、深刻的意义。他把两篇小说的场景都设定于崂山,足见崂山之神秀。

      名山大川往往都是高僧的驻足之地,崂山自然不能免“俗”。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法显大师。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公元399年,年逾六旬的他从长安出发到印度求法,先越过河西走廊,再穿行新疆的城邦和沙漠,翻过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前后14年,访问了30多个古国,用法显自己的话说:“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

      后来学者发现,法显所踏足的国家,许多是今天“一带一路”的重要成员国。他回国后撰写的《佛国记》,翔实地记录了这些国家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以及社会发展情况、经济制度等,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而法显回国正是在崂山登陆的,这无形中给崂山增添了魅力:这里不仅有秀美的奇峰深涧,亦有厚重的文化宝藏。

      崂山的景色自然是迷人的,最著名的当数夜景“太清水月”。当年,清代才子刘墉在崂山太清宫游玩,天色渐暗,恰逢一轮明月从海中缓缓升起,他凝神望去,只见天上有月,水中也有月,月光下的太清宫也格外静美,好一幅意境幽深的画面!于是,他提笔写下了“太清水月”四个大字,从而有了这片“最美赏月之地”。如今,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仰望苍穹,欣赏如水的月光,此时再看崂山,但见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深邃而静谧,让人不禁陷入幽远的遐思。

      (作者:王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