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1日 星期三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以“文化+”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作者:李静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1日 09版)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文化+”为突破口,通过课程思政、科研反哺、实践养成、文化浸润、网络引导、心理护航、管理约束、服务示范、资助感化、组织引领,形成“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立足红色资源禀赋构建文化育人新高地

      学院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机结合,挖掘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夯实红色文化理论基础,通过“理念凝练、行为支撑、环境打造、制度保障”四位一体,形成“红色塑魂、蓝色致用、绿色出彩”的彩虹文化核心理念,集成文化育人内容谱系,将其贯穿入学教育、课程教学、就业创业等全过程,构建校园、专业、课堂、教材、阵地“五位一体”的育人“全模式”。在校园道路命名时,学院按照“横水纵山”进行布局,以“红色道路”体现“革命精神”和“长征精神”,彰显遵义地域特色和红色文化,通过红色大道传递革命精神。学院在校园内打造“重走长征路校园跑”体验路线,让学生们行走在校园里重温从“瑞金”出发,经历“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直至“大会师”“抵达延安”的长征全过程,让全体师生立志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2018年,校园“彩虹文化”获贵州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学院获贵州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入围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50强,获评全国“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基地等。

    坚持文化传承创新丰富“十大育人”体系

      学院坚持系统观念,优化文化育人全覆盖体系,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把“文化活校”作为学院“五校战略”之一,列入“双高”建设项目,文化育人得到了进一步固化。引大师,传技艺,发挥榜样力量育人作用,聘请优秀校友刘丛强院士为名誉校长,引进竹艺非遗传承人卢华英,成立“卢华英竹艺大师工作室”开展技艺传承活动,组建“周建松名师工作室”“邱宁宏工作室”,通过大师领衔,形成校内外联动、全员参与的文化育人矩阵效应。建载体、搭平台,助推文化育人内外融通,依托思政课程主阵地,借助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将文化育人融入第一课堂教学,先后与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苟坝会议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场馆签订馆校协同育人协议,在文化基地共建共享、文化团队培育运行、文化资源集成服务、文化育人多方协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筑牢文化育人阵地形成全时空育人场景

      建红色文化阵地。学院先后建成1935文化广场、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长征歌舞等5个红色育人阵地。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运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锻造中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打造职教文化景观。建成“榛子林”“百竹园”“职教林”“爱国林”“知行林”等职教园林景观,使校园内一草一木皆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实现学院绿化品质提升和一草一木皆育人的效果。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学院校门设计巧妙融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全市15个县(区、市)特色文化符号,实现优美校园环境与场景化教学的综合教育功能,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构建以红色文化为底色,专业教育、工匠精神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文化铸魂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新高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未来,学院将着力建成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高度融合的育人体系,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

      (李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