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在洋山港有着哪些生动实践?在洋山港特殊综合保税区观景平台上,上海海洋大学王茜、王敏课程团队的老师问的问题,引发了在场二十余位学生的思考。
师生们眼前的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从国外技术垄断到智能管控系统使用“中国芯”,从投入大量资金维护海洋环境到港口自动化作业将实现零排放,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诠释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比起平时在教室里‘我讲你听’式的授课模式,实践教学有更强的感官体验。”王茜回忆初次来到洋山深水港观景平台,扑面而来的繁忙将体验感“拉满”,让大量的资料数据从脑海“走出”,鲜活地呈现在面前。有了身临其境的体会,王茜在与团队打磨课程时十分注重“在场感”。
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海洋大学,多年来一直在“大思政课”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目前,上海海洋大学已聚焦上海临港新片区推进“开放新高地、战略增长极、城市样板间、创新创业首选地”的具体实践,选取17个场景,开展了“走进全国唯一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中国客机的世界之路”等17门“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5月21日,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落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拓展“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和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在临港中心,联合开展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临港新片区主题大思政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活动。当天下午,17个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团队,带领学生们在滴水湖环湖景观带、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制造基地、洋山港、建设者小镇等分会场身临实境,围绕环保、AI、大国重器等不同主题,面向各学段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展示活动。
在王茜、王敏课程团队洋山港现场教学的同时,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祝叶飞老师,则带领同学们在建设者小镇的智能化社区、党建展览馆、便民服务室等地边走边学,在沉浸式的场景位移中,切实体悟“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建设者小镇于2021年揭牌,建设初衷是为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城市建设者,能够在自己建设的城市中感受到既有便利、又有品质的美好生活,从而提升他们参与新片区建设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标准化、智慧化、特色化理念贯穿整个生活服务居住社区,这里是真正的城市建设者之家。”2022年底,祝叶飞第一次来到建设者小镇,便坚定地选择将这里作为开展“大思政课”的授课场地。
如何将临港新片区的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用好用活建设者小镇这一场景?从一次次的实地考察中,祝叶飞对课程设计有了更加系统的想法。“要变单一讲为多方参与,实现授课主体多元化。”于是,他邀请了学校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辅导员段轲,以及3位经济管理学院大二学生一同组成课程主讲团,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打磨中。
作为学生主讲团的一员,鲍玉婷对参与课程设计特别有热情,常常一下课就忙着去和老师们、伙伴们打磨教学内容。“能够把自己在小镇的所感所想讲给更多的同学听,很值得。”鲍玉婷说。
(本报记者 任鹏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