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2日 星期一

    三代接力 绿色梦想郁郁成荫

    讲述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金烁种苗有限公司经理 贾玉林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2日 07版)

      【一线讲述】

      我是土生土长的林场人。小时候,家乡风沙日夜肆虐,大家对树的感情特别深。父亲是林场新胜分场一名种树工人,经常半夜都不着家。我问母亲父亲去哪了,母亲的回答总是六个字:“沙漠里种树呢。”后来听父亲讲,为了让沙漠里绿树成林,他和工友们总是从天亮干到天黑。

      父亲刚开始种树时特别辛苦,种树人要在沙地里长时间弯腰挖坑、栽苗、浇水,树苗也全靠人工往地里背。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用毛驴车往地里运送树苗,效率提高了不少,种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大家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但也有烦心事:当时林场树苗品种少、数量少,防风固沙作用不明显。1976年,父亲和林场技术员到北京选苗,用火车皮拉回来80多种抗旱树苗。此后,林场的树种丰富了不少,绿化效果更好。

      10来岁时,我和妹妹就跟着父亲到盐碱滩种树。父亲挖坑,我和妹妹一个扶苗一个填坑,每种完一棵树,父亲都会仔细检查。受父亲影响,毕业后我就加入了植树造林的队伍。今年我57岁了,和父亲一样,把种树当成了一生的事业。

      让我欣慰的是,儿子长大后,也主动加入造林护绿的行列,用心守护来之不易的绿色财富。

      如今,父亲80多岁了,依然热爱种树,只要看到空地,就念叨着“这里该赶紧栽上几棵树”。

      我们一家三代人见证了林场60多年的变迁。现在,林场土地面积5.2万亩,沙地面积由20世纪60年代的2.15万亩缩小到0.5万亩,累计种植了430万株树,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25.6%增加到65%。林场人种下的不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个梦、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将深深镌刻在“三北”防护林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高平、李慧、尚杰、王冰雅、宋喜群、王建宏、张文攀、陈元秋、耿建扩、任爽、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刘欢、丰瑶、芦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