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闯入野生动物的领地时,野生动物往往会选择离开,或者警告擅入者离开。“喜悦”也不例外,但会表现出善解人意的特质。路遇“迷彩服”时,它不是转身跑开,而是允许认可的几位“迷彩服”适度靠近自己,甚至大大方方地接受递过来的竹笋,用鼻子嗅一嗅后,或者丢到一边,或者香甜地吃起来。捡起被它丢掉的竹笋细看,你会发现笋壳内有虫蛀或腐坏的迹象——“喜悦”真是一只聪明的大熊猫!
2014年3月,我与“喜悦”首次相遇在李家沟的一片竹林中。我轻声唤着“猫猫—猫猫—”,“喜悦”却不搭理我,仍半躺在竹丛中,拽着身边唾手可得的竹子大口进食。10分钟后,大约吃饱了,它沿着山梁缓慢下行,不断在沿途的树干和石头上蹭臀,并几次像耍杂技一样,用两只前掌支撑地面托举起身体,将两只后掌搭在树干上撒尿,最后淡定地消失在针阔混交林深处……显然,它是想借助山风,让自己的“信息”和“心思”在森林中弥散。
我与同事对此心领神会——在这个时节,它满心满脑子都盛满了“爱情”。我们尾随着它,果然幸运地观摩到两场荡气回肠的野生大熊猫聚群争偶大战。
近年来,误会也罢,幸会也好,可能是对“喜悦”了解不够,我们数次惹得它差点“动武”:
2008年春天,在一场豪情万丈的聚群争偶大战中,“喜悦”果断出击、一举夺魁,赢得母熊猫的“芳心”,却光荣负伤,满嘴淌血。为了安慰劳苦功高的“喜悦”,保护区工作人员党高弟给它送去竹笋以增加体能。可能是嫌“迷彩服”递竹笋的速度太慢,赶不上吃,“喜悦”发出了愤怒的警告。见此,党高弟迅速撤离,以免它的怒气升级。
2015年,时值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十年的评估验收,专家组7名成员深入保护区现场工作。“喜悦”不失时机地进入大家的视野,似乎要现身说法,展示佛坪保护区的保护成就。科研向导蒲春举拿起相机正准备拍摄,不知是认为自己的肖像权受到侵犯,还是误以为有人在抢镜,“喜悦”突然上前扬起熊掌,又狠又准地将相机打得滚出几米之远,蒲春举的手腕也被挠得血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