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

    山西出土仰韶文化早期“石球”“陶球”

    专家推测极有可能是石制及陶制蚕卵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李层 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9日 09版)

      本报长春5月28日电 见习记者李层、记者任爽日前从吉林大学山西夏县师村遗址考古发掘队获悉,近年来在师村遗址中陆续发掘出土的大量仰韶文化早期的“石球”“陶球”极有可能是石制及陶制蚕卵。这一推断对进一步证实和研究中国古代养蚕缫丝技术及其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师村遗址至今所出土的遗物大致分布于仰韶文化的早期和中期、东周、汉代等几个时期。经类型学比对,结合碳14测年分析,其中仰韶文化早期遗存绝对年代约为距今6500至5900年。

      运城地区自古就有着“嫘祖养蚕教民于夏县”的传说,《史记》当中也有着黄帝正妃嫘祖“始蚕”的记载。2019年至2021年,师村遗址出土的5枚仰韶文化早期的石雕及陶制蚕蛹,回应了运城盆地在6000多年前存在和传播养蚕缫丝这一农耕文明的历史。2022年,师村遗址又出土了两枚仰韶文化早期的石制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该遗址更多关注和更深层次研究。

      “石制蚕茧、石雕和陶制蚕蛹的相继出现,让我们有了新的推断,即师村遗址发掘以来出土的‘石球’‘陶球’极有可能是石制及陶制蚕卵。”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山西夏县师村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方启说。

      2019年以来,师村遗址出土了大量像弹丸一类的球状遗物,均属仰韶文化早期文物。由于此类物品出现在遗址中本属平常,考古发掘人员初步判断其为先民狩猎时制作和使用的弹丸类器物。

      “我将这几年来出土的石雕、陶制蚕蛹一起观察,发现每个蚕蛹形态不同,与资料中记载的不同时段的蚕蛹特征隐约对应。”方启说,沿着这个角度思考,石制蚕茧的出现似乎暗示着古人对蚕的一生进行了造像,而按蚕卵、幼虫、蚕茧、蚕蛹、成虫等阶段去对应,不难推测已出土的“石球”“陶球”为石制及陶制蚕卵。

      方启介绍:“这些‘石球’‘陶球’比围棋子还要小一圈,单体大小不一,相较出土的石雕或陶制蚕蛹、石制蚕茧体积而言,基本符合真实蚕卵放大后的尺寸。”

      通过对“石球”“陶球”的整理观察,方启还发现,其中多数底部有浅浅的平面,形态与真实的蚕卵近乎一致。

      在师村遗址2022年考古发掘现场考评活动中,参评专家均对“石球”“陶球”颇似蚕卵的推断给予了乐观预期。

      “证实这一推断对发掘相关遗物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还将促进对师村遗址的聚落性质与功能的判断。”方启说。

      对于如何证实推断,相关专家表示,首先要根据发掘数量的积累来考证,其次要在下一步考古发掘中对这类“石球”“陶球”以“加工链”角度进行系统比较,若在琢制、定型、研磨等加工制作不同阶段都有新的文物出现,则可以对其进行基本的判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