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相关精神,在提升专业教学水平的过程中,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音乐专业教学中,构建出一条推动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路径,从而带动音乐教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全面调研 深入了解音乐教师教学情况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对音乐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全面把握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思政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深度了解音乐教师在课程思政成长发展方面的问题,依托校内现有的教师培训资源与路径,制定培训计划,为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优化路径。2023年3月2日,福建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部长带领部门有关科室的负责人到音乐学院开展调研,主要围绕师德师风、职称评聘、教师访学进修等方面工作展开调研。调研团队向音乐学院传达了学校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要求,并结合音乐学院实际,就如何在教师管理各环节发挥师德的把关作用提出了中肯建议。与会人员围绕开展思政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等具体工作问题进行探讨,为音乐学院教师成长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密切交流 组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是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来说,专业教师面对的学生在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年龄阶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交流研讨,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在不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表现,汲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创新课堂教学组织活动。2023年2月20日至27日,学院邀请北京舞蹈学院名师袁莉老师与舞蹈系专业教师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课堂教学研讨和实践教学活动。在研讨会上,袁莉老师与在场教师探讨了高质量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会后,学院还组织了多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观摩活动,为舞蹈系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因素展开指导与示范,为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为切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音乐教学全过程,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于2022年12月7日组织了《为有源头活水来——歌唱语言四要素的“三位一体”训练》教学观摩活动暨课程思政示范课。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与课程观摩。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教师选择革命文艺作品《沂蒙山》第四场《爱永在》作为教学案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示范课主要围绕歌唱语言的“四要素”、歌唱语言中的“呼”与“吸”、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发声”与“共鸣”、歌唱语言训练课中的“真、善、美”进行。音乐教师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以及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充分传达歌曲中包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歌曲的精神内核,从而以歌传情、以歌明志,在歌颂革命英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课程观摩活动不仅为音乐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也有效推动了福建师范大学音乐课程开展方式的创新。
加强联动 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以音乐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主导,通过系统的培训不断提升音乐教师专业水平。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求音乐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政教育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政因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思政素养。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动,着力弥补音乐教师在思政教学方面的不足。2022年12月7日,音乐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航忠老师为音乐教师团队开展课程思政辅导报告。张航忠老师从课程思政的本质、理念、结构、方法和思维等方面出发,结合艺术类课程的特点,以课程思政视角下音乐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方面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解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引导音乐学院教师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专业课程内容,让在场教师受益匪浅。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不仅与校内思政专业的专家学者展开联动,还积极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讲座,着力开阔音乐专业教师的视野,带动音乐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2023年4月13日,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邀请闽籍知名作家、大型交响音乐《古田颂》组歌作词者何英女士来校分享创作体会。何英女士向音乐教师介绍了《古田颂》组歌的创作缘由、创作体会和社会反响,详细分享了创作心得。何英女士从闽西革命党史和家乡红色故事出发,结合音乐创作经验,生动阐述了音乐专业与思政教育密切融合的路径,为音乐学院创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推动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通过调研全面掌握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学院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大力推动与兄弟院校及相关单位的联动与协作,引导音乐教师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提升音乐教师开展思政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为提升音乐学院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专业的师资力量保障。
(作者:林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