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2日 星期一

    玉石之乡绽繁花

    作者:本报记者 赵明昊 尚杰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2日 03版)

      【追着花儿看新疆】

      五月的南疆,炽热而浪漫。从和田市城区驱车前往吉亚乡团结新村的路上,虽有风沙,却丝毫掩饰不住万木葱茏的夏意。车窗外,宽敞的道路直通各家农户门口,两侧路灯与树木整齐林立,不时能看到垂髫孩童在田间相伴嬉戏。

      “我们村叫团结新村,村里的各族群众多年来都像一家人一样一起生活和工作。”村口大道边,团结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德荣迎上记者一行,滔滔不绝谈起村里的故事。

      团结新村是一个向沙漠要土地、向荒漠要效益的传奇新村。由于人多地少,2014年和田市决定在大漠深处兴建一个新的村落,通过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完善的富民安居工程,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向。经过不懈奋斗,至今已有534户居民生活在绿树环绕、庭院整齐的村子里,一排排温室大棚在日光照耀下一望无际,让这古老沙漠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

      “作为地处沙漠且由多民族居民混居的村子,我们的村民都明白,是‘团结’创造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说这话的是蔬菜大棚技术员出身的朱德荣,他不断发挥所长,一边投入繁忙的日常村务中,一边担任大家的农业技术“顾问”,指导村民育苗、种菜,解决各种田间问题。在他的带领示范下,村里也形成了一种相生相依、水乳交融的氛围,日常互相串门走亲戚,农忙时大家经常互相帮助。

      “在书记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怎么种菜、怎么做田间管理。家里今年包了四个蔬菜大棚,明年还打算多包几个棚。”村治保主任艾力·奥斯曼告诉记者,从初来村子时的无所适从,到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他也想用自己的赤诚和奉献去帮助别人,赢得村民们的尊重。

      目前,团结新村拥有1100多座大棚,种植了西红柿、辣椒、黄瓜、草莓等众多品种蔬果,是和田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更因为其绿色、无污染、口感好而声名远扬,成为村民们的“绿色摇钱树”。

      因为民族团结、互尊互助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不胜枚举。和田南枕昆仑山脉,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过去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丰富的物产很难发往外地,如今则可以依靠日益健全的基础设施和兴起的电商直播,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在和田地区(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直播间,新疆巴郎赞商贸有限公司主播米日古丽正在镜头前向全国各地的观众大力推广和田特产艾德莱斯绸。

      “艾德莱斯绸在和田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的产品有围巾、帽子、裙子等各种手工艺品种,色泽艳丽、美观大方,深受国内外姑娘们的喜爱。目前公司账号一个月有近20万元的销售额。”今年26岁的米日古丽表示,大学毕业后她成了一名幼儿园教师,但出于对民族服饰的喜爱,她决定辞职并改行做了专职主播。令人欣喜的是,中心不仅让当地电商免费入驻并免除各种费用,而且还提供去外地免费培训的机会,对新手帮助很大。

      “我们为入驻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就业指导、营销推广等服务,已经孵化了电商企业20余家、创业团队60多人,常态化开展公益助农直播和商业性直播带货。”中心主任董永飞信心满满地表示,“和田电商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和田的名产特产也一定会被更多人知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赵明昊 尚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