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

    集智攻关 打好种业翻身仗

    讲述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服务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刘志鑫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7日 07版)

      【一线讲述】

      2012年,我离开工作多年的山东东营市科技局,来到东营农高区。满眼白花花的盐碱地,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盐碱地最初的治理模式是“灌水洗盐”,效果虽说挺明显,可需要大量水资源。多年来,我们尝试了挖沟排碱、引水灌溉、引黄防淤等各种治理方式,虽说颇有成效,可显然还是跟不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步子。

      得靠科技、靠人才。于是,我化身“广告员”,四处跑招商、引良才。终于,盐碱地成了“香饽饽”,一大批高端科研平台、优质企业项目先后落地。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赋予其盐碱地综合治理的重大使命。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示范区,专门考察了耐盐碱作物培育情况,并就此留下重要嘱托。

      循着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我们将耐盐植物育种作为保护利用盐碱地、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我们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48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合作,引进专家团队98个,开展耐盐碱地农业科研攻关。目前,搜集国内外粮食、饲草、药用植物等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2.1万份,筛选培育出45个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其中8个耐盐碱大豆新品系进入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审定1个田菁新品种、1个耐盐水稻新品种。同时,完善及新建了盐碱地农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农业生物产业技术中试研发平台、黄三角生物遗传与精准分子育种实验室等10多个科研平台,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构建了以盐适种、生态优先、用养结合、提质增效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样板。

      就在前几天,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新一轮创新热潮在这里汩汩奔涌。为我国乃至全球盐碱地生态保护和高效利用探索新路径、提供新技术,我们一定担好这份责。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耿建扩、陈元秋、赵秋丽、冯帆、李慧、王建宏、张文攀、任爽、王斯敏 本报见习记者 李层 本报通讯员 哈聪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