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1日 星期四

    扎根林区 守护生态

    ——福建森林警察队伍的“两山”实践

    作者:本报记者 彭景晖 高建进 本报通讯员 郑历惠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1日 03版)

      5月,福建龙岩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内,金毛狗蕨开满林间,把樟树和梧桐装点得更加生意盎然。

      这不是一片普通的林子。

      定睛一瞧,树干上都有一块深蓝色的牌子。上面镌刻的不是树木简介,而是人的名字,是立过功勋的森林警察。扎根林区、守护生态资源的民警们,40多年来始终穿行林间,护佑一方青山绿水。立了功的、获得表彰的民警,都有机会在这片林中认领一棵树,把自己的名牌挂在树干上。

      由此,这些树被民警们称作“荣誉树”。这几年,“警察蓝”越挂越多。“每棵树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福建省公安厅森警总队总队长许仁贵介绍,即便是这遍地的金毛狗蕨,也大有来头。

      原来,这些金毛狗蕨原本是涉案植物。在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过程中,一些经不法分子非法盗采、偷猎的珍稀植物、动物,被民警们精心呵护起来。植物种在了“森林警察林”,动物在医治后被送往森林、回归家园。

      在福建,这样的“森林警察林”有不少,森警队伍经历的许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往往要从这些林子讲起。

    保护古木,奔行千里

      2022年10月,福建省公安厅森警总队联合龙岩市、上杭县两级森警部门,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了省市县三级专案组。一场以“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为打击目标的战斗进入了关键阶段。

      他们的侦查目标,是一个长期从事非法毒害、采伐、出售古树的犯罪团伙。“这类犯罪,侦查难度很高。”上杭县公安局白砂森林派出所所长罗荣新回忆,在接下来的那两个月时间里,大家在来之不易的线索中抽丝剥茧,每天挂图作业、还原现场。

      犯罪分子的作案地点主要在周边邻省,只是在运输途中经过福建。要在作案源头处获得线索,专案组民警不惜千里奔波,寻找蛛丝马迹。

      2022年12月14日,公安部统一指挥,在周边省份警方及林业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福建警方制定周密方案,开展统一抓捕行动,在三省四市七县抓获了涉案嫌疑人,查扣车辆、账本、银行卡等一批涉案物品,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香樟树85株。

      民警们在复盘侦办案件过程时,都为自己和战友们的努力而欣慰。“起初的线索,仅有一条。”专案组民警黄勃诏回忆,加上该团伙作案环节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作案手法隐蔽,民警们多次陷入困境。

      “从人到案”、对比分析、耐心取证……民警们深知,“危害自然环境的案子拖不得”。龙岩市公安局森警支队刑警队队长邓松林告诉记者,民警们对前线林区的各方面要素进行了全面把握,平时的积累、大数据平台的信息保障、群众力量的支持,为最终破案提供了有利条件。

      森警队伍不负众望。福建省公安厅森警总队民警林良城介绍,2022年10月以来,福建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探索建立“省厅主导、警种主牵、市地主战、区县主办”一体化作战机制,破获了一批涉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实现部省挂牌督办案件破案率100%。

      2022年,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福建森警队伍侦破的这一案件便是其成果之一。

      如今,在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的“森林警察林”,专案组民警的名字就在其中。

    保护动物,源头、渠道齐发力

      “做警察,当然希望破大案、立大功。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进程中,这不是最好的结果。”在森警队伍工作多年后,宁德市公安局森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郑一诚有了这样的认识——“把一种犯罪手法在酝酿期或初期就扼杀在摇篮里,更为重要。”

      “生态经不起折腾,动物经不起捕杀。”他们对这一点体会得很深。

      2023年1月15日,福建公安成功破获一起非法捕猎、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系列案。案件看上去很普通,但民警们在得知线索时便意识到“没那么简单”!

      原来,是犯罪工具和手法不简单。民警们在走访时有村民提到,不法分子使用了一种“新式的电子捕猎夹”。警方此前并没有见过这种设备。

      在柘荣县公安局森警大队,侦查中队中队长林泽楠带记者做了试验——只要轻轻踩碰捕猎夹的底座,就会立即触发猎套,“咔嚓”一声,迅猛无比。

      “而且它带有信息终端,一旦动物被捕获,报警器就会将信息发送到手机上。犯罪嫌疑人可以根据信息编号确定具体位置。”林泽楠一边介绍一边摇头。

      根据综合判断,柘荣县公安迅速将案情上报,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并在1月15日一举抓获包括梁某在内的犯罪嫌疑人151名,查获电子捕猎夹1300余件。

      这种“新式的电子捕猎夹”还没有大量涌入市场,便被民警及时“扣押”。“案件不大,但意义重大。”郑一诚庆幸自己和战友们的迅速出击,把一种新的犯罪手法“扼杀在摇篮”。

      “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发现涉案新型捕猎工具的交易很多时候通过物流寄递渠道运输。”柘荣县公安局局长崔吓瑞介绍,为避免“小包裹”暗藏“大隐患”,公安机关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物流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推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作案工具要收,手法要破,渠道也要堵上。”崔吓瑞说,唯有如此,非法制造、销售捕猎工具及危害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才能被公安机关扼住喉咙;唯有如此,民警守护一方山水的责任才能扎实落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设立了森林警察林,设立了涉案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基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也正在推进。”许仁贵在勉励新进入森警队伍的年轻人时说,“让我们把特别的感情与使命,奉献给特别的追求和担当。”

      (本报记者 彭景晖 高建进 本报通讯员 郑历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