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1日 星期一

    读书,是至上的愉悦

    ——读孙犁散文集《野味读书》

    作者:刘金祥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1日 07版)

        《野味读书》 孙 犁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个人读书兴趣的培植与养成,其根源一半在于天性,一半来自勤笃。对于真正喜欢阅读的人来说,读书犹如一日三餐,恰似晨兴夜寐;爱书人遇到好书佳作,如同见到美味佳肴,味蕾顿开,由此派生出与读书瓜瓜葛葛的一些故事。这些真实故事和美妙体验以散文体裁摹写出来传布出去,无疑成就了读书史上一段段佳话和一则则传奇。当人们翻阅和赏读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散文集《野味读书》时,孙犁先生昔日寻书、购书、藏书和读书的书话故事跃然纸上,读者在品读和咀嚼孙犁先生阅书知人悟世的特殊经历与殊异体会中,必能领受诸多启发和获得些许触动。

      作为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孙犁先生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位大师。从1927年开始孙犁先生就从事文学创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了《荷花淀》《芦苇荡》等短篇小说,1951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风云初记》,1956年发表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其以现实主义的创作笔法和柔美简约明快的艺术手法引起彼时文学界的广泛注意,对抗战时期解放区群众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时代标志性的杰出作家。

      与孙犁先生的创作生涯相伴始终的,是他丰富多彩、如醉如痴的读书生活。在孙犁先生的一生中,在其长达60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里,其几乎时时刻刻都有书籍相陪伴,读书已然成为孙犁先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从幼时识文断字伊始,孙犁先生就养成了逛书摊淘旧书的爱好与习惯。童年时代,常常会饶有兴致地光顾集市上出售小人书的书摊,且每每有所斩获,嗣后在保定育德中学就读时,他成为学校附近一个市场里两家书铺的常客。但战争年代时局动荡,图书出版业萎缩与萧条,印刷出版物极为匮乏,即便爱书嗜书如孙犁先生者,也只能是碰到什么书就阅读什么书,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作为极负盛名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作为解放区文艺颇具影响力的代表性作家,孙犁先生在长期创作过程中“与书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彼时我国文学界对书“珍如拱璧”、嗜书如命的“书痴”型作家。正如他在《装书小记》中所写,“我对书有一种强烈的、长期积累的、职业性的爱好。一接触书,我把一切都会忘记,把它弄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觉得这是至上的愉悦。”

      散文集《野味读书》是孙犁先生关于读书经历阅历、感悟心得的文章结集,全书共分为“书里书外”“书前书后”和“书长书短”三个篇章,这些“书衣文”或自述读书的主要经过,或追忆撰写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或叙述买书藏书的逸闻趣事,以情至真切、心至诚朴、爱至深挚的轻灵笔法,生动展现书中意向情节的深沉之美、隽永之美、质朴之美、自然之美,该散文集不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自由随意、精短隽永,是孙犁先生读书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

      康德说读书是超越一切人世间烦扰的终极手段。严酷的战争和蹇窘的生活,并未销蚀和钝化孙犁的读书热情,也没有削弱和泯灭他的阅读兴致。1946年孙犁先生奉组织之命从延安回到冀中,在冀中区党委直接领导下于河间县创办了《平原杂志》,积极宣传冀中解放区的革命形势,当时冀中邮局的负责人张冠伦是孙犁先生早年的朋友,他告诉孙犁邮局仓库里堆放着一些旧书旧刊,孙犁先生立即专门去翻找和挑选,其中亚东图书馆出版的几种白话小说引发孙犁先生的浓厚兴趣,他在繁重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予以研读,“书都是新的,可惜配不上套,有的只有上册,有的只有下册。我也读了很久”。另外,他还从推着独轮车收购旧物的小贩手中买到两本《孽海花》,“是原版书,只花很少钱,也坐在树下读起来,直到现在,还感到回味无穷”。战争年代积累的这种游击式阅读习惯,孙犁先生称之为“野味读书”。由此可见,即便是在解放战争的硝烟烽火中,孙犁先生也没有放弃阅读。他在散文集中说“读书,也只能说是游击式的,逮住什么就看点什么,说什么时候集合,就放下不读。书也多是房东家的,自己也不愿多带书,那很累人”,“我对野味的读书,印象特深,乐趣也最大。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大富大贵,说穿了,意思并不大。山林高卧,一卷在手,只要惠风和畅,没有雷阵雨,那滋味倒是不错的”。这种朴实温情的文字描摹与表述,有力地触动着今天读者的内心并使人们深受鼓舞:虽然饱经战争的不幸与灾祸,但读书在战火遍地的年代嬗变为文学的结晶与硕果。

      买书是一个读书人文化生活的函数,也是这本散文集叙及的常态活动。对于买书之事,孙犁先生积多年经验提炼出独特的感悟:“进大书店,不如进小书铺。进小书铺,不如逛书摊。逛书摊,不如偶然遇上。寒酸时买的书,都记得住。阔气时买的书,读得不认真。读书必须在寒窗前,坐冷板凳”,“自拥书城时,是不肯下这种功夫的,读书也是穷而后工的”。这番坦诚真挚却蕴含一定哲理的话语,无疑会引发当下众多读书人产生启悟,引导人们不自觉地回首和盘点自己买书读书的陈年与过往。

      作为一名誉满文坛的现代著名作家,孙犁先生读书比较繁复与驳杂,正如他在书中强调应当“多读一些历史书,不要总读文学书”,“现在笔记本还在手下,记有《论语》《庄子》《诗品》《韩非子》《汉书》《文心雕龙》《宋书》《史通》等书的片段,以及一些著名文章的全文”。当然,除了古典文学、史书典籍以外,包括农桑畜牧花卉、金石美术图画等方面的书,孙犁先生也有所涉猎和触及。虽然读书对象多样广泛,但对于怎样读书,孙犁先生却始终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在散文集《野味读书》中,他坚持认为读书要有基本的原则,应当尽量阅读前人精心编选的书籍,避免浪费精力和做无用功:“人的一生,虽是爱书的人,书也实在读不了多少,所以我劝人读选本”。他的阅读执念是“平生读书是为了增加知识,探求文采”。他的读书原则是“不读浅薄无聊之书,不看下流黄色小说,不在这上面浪费时光”。一个人的情趣与爱好是变动不居的,往往随着时代的更迭和环境的变迁而有所改变,“读书和自己的志趣有关,一个人的志趣,常常因为时代、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是读书淬炼、修正和提升一个人情趣与素养的功效永远不会改变。孙犁先生读书绝非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而是将心思潜入书中并加以深层思考,在此基础上撰写读后札记,以此体现出一个中国现代文人的人文追求和价值取向。

      散文集《野味读书》清新、淡雅、明丽、纯净,笔法简要、记述畅达、议论率性,于细小精微之处彰显出孙犁先生的清高风骨、高洁性情和丰赡文格,正可谓读书随笔也是“林中响箭”,让文学界后来人高山仰止。该书再次表明,孙犁先生读书不盲从、不跟风、不趋时,对所读之书既不刻意选择,也无需他人推荐和指教,一切均由自己兴致来驱使和调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野味读书”不仅是孙犁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贵经验,更是值得当下读书人参照借鉴的读书方式。同时,该书也昭示出孙犁先生一生不慕荣华、不求闻达,淡泊名利、特立独行的傲岸人格,表露出孙犁先生读书散文风格的云淡风轻、恬淡从容、淡雅疏朗与朴素清新。

      (作者:刘金祥,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