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招商“追梦人”,现在我常常这样“推介”自己。
四年前,招商这个事才真正与我的工作“挂上钩”。从厦门胡里山炮台保护中心从事景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一名“景区人”,我跨界成了“招商人”。
身份变了,服务对象变了,唯一不变的是服务。业务跨界但服务并不跨界,自从成为一名招商人,服务好对象成了我的必修课。
招商不易,招大商、招强商更不易。厦门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和眼光可不低——打造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大商、强商的落地将是厦门走向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的“助推器”。这对我来说,必须要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干劲。
一次接到紧急任务,我们着手调查企业和项目背景、准备洽谈大纲的时间只有3个小时,马不停蹄赶往现场,从当天下午5点到晚上11点多,持续与企业进行沟通。最后,我们用一丝不苟的细致服务和诚恳专业的态度打动了对方,让他们坚定了来厦门发展的信心。
短时间内拿下一个大项目,这让我认识到,必须用专业服务打动对方。我先后参与编写近十篇数万字的项目背景和风险评估材料,推动重点项目取得实质突破。
刚入这行时,我曾听前辈说过,最好的政策就是让企业赚钱的政策。用我的理解就是用投行思维服务企业,这是一种让卖家挣钱,企业多赢的思维。
在厦门大学学习期间,我主攻证券投资与公司理财方向。没想到,这在工作中派上了用场,我利用自己擅长数据分析的优势,收集数十个厦门市和国内项目资料,编制数据报表进行分析,从中寻找落地逻辑和关键节点,用数据为项目商洽提供参考。我与同事们还绘制了一张图表,将策划洽谈、信息共享、项目评估、签约落地等数据信息进行有效串联,被视作招商业务的标准化流程。
2022年下半年,厦门新增52个文旅产业入库签约招商项目、总投资54.56亿元;2022年项目落地率85.71%,全年实际到资25.45亿元,投资完成率50.26%,累计访商88次、邀商58次,完成线索任务136个。
春暖花开,我心澎湃,文旅经济将迎来复苏发展的高光时刻。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文化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击鼓催征。我们将继续争取落地一批有影响力、标志性的旅游项目,培育一批支撑能力和带动作用强的文旅龙头企业。我这个招商“追梦人”将继续毅然前行。
(本报记者马跃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