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随手可得:校园里,吸引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林玥辰的一定有那棵“长满书的大树”——教学楼走廊里、教室里,随处可见各种书籍,真正的“图书馆校园”就在孩子们身边,书香校园的气息陪伴着他们成长。
阅读,是美好的遇见。“春有玉兰锦簇,夏有荷花摇曳,秋有银叶金黄,冬有蜡梅馨香”,四季变换,在“森林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里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书香,萦绕在家庭、校园、城市,人们抚古思今而游目八方,“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载体创新、数字赋能,引导更多的学生将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
诚如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所言,广大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从立德树人“根基”架起教育强国“柱梁”的战略安排,是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的一项举措,是将校园阅读“奏鸣曲”融入全民阅读“交响乐”的有效途径,是把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的关键一招。
爱上阅读,营造校园阅读场
校园是一个地方最有生命力的细胞,更是师生们的阅读场,校园有书香气、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
伴着晨读的声音,青岛市盲校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在这里,学生们的阅读方式,既包括盲文图书摸读和大字版图书阅读,还可以利用点显器、助视器、听书机和读屏软件等设备,通过触觉、听觉等多感官进行补偿阅读,接触学习美丽的文字,查阅资料,浏览网页,打开通往信息世界的大门,拥抱更为广阔的未来。学生们把课文、单词和喜欢的书籍拷贝在像手机一样的听书机里,乘着想象的小舟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
“在阅读过程中书籍能够给予我力量,让我变得坚强,能够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青岛市盲校学生韦佳说。
“图书角”“阅读亭”不但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有书读、读好书,而且能把阅读与休憩、交流、研讨结合起来。近年来,各地学校开齐开好阅读课程,保证阅读课时,优化阅读文化氛围营造。针对农村中小学图书少且陈旧的现实,浙江实施的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让孩子们不再为找不到书读而烦恼。
组建“湖南省职业院校读书联盟”、建立书单“季度发布”制度,鼓励联盟内各校推出自身特色书单,引导广大师生落实“每周一书”阅读计划。坚持“线上+线下”,开辟“云读书”行动专栏,形成联盟集群效应。湖南开展的“职业院校楚怡读书行动”让“书香班级”“楚怡读书之星”不断涌现。
共享阅读,让书香浸润校园。在中南大学,教室楼梯口、食堂拐角处、宿舍楼栋内、“一站式”学生社区里……共享阅读机、共享阅读角、共享阅读书袋、流动图书遍布校区,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借阅的便利。教授推荐价值观引领书单专柜、爱国主义教育专柜、通识类书籍书柜,不同类型书籍满足多样阅读需求,使同学们随时能够捧书而坐、徜徉书海。
有阅读,有指导。“在我们学校,每周都有同学们喜欢的主题阅读课,与众不同的是,不同科目的任课老师都在课堂上指导大家阅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课堂,不仅让我们去阅读经典、探究科学、动手实践、亲近艺术,更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老师们在教会我们正确阅读的同时,更教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林玥辰说。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更加恒久。
融入生活,构筑以文育人同心圆
每周一次家庭阅读会,每月一次图书馆家庭日,每年一份家庭心愿书单。这是重庆“最美书香家庭”陈静家以书为伴的快乐“三个一”。
“一家人共读表演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孩子们抱着我们一个劲儿地表达,爱爸爸妈妈,爱你们比到月亮还远,比大海还深,比星星还多。”那一刻,陈静体会到自己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收获了融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关系。
“看书是我最期待的事。我喜欢阅读,我最喜欢和家人一起阅读。”孩子们说。
诵读会,社区居民推荐分享会,周末阅读交换活动,假期儿童故事会……很多社区积极组织读书活动,将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传播出去。
书香飘逸,是一个家庭的温馨。书香味,是一座城市、一个人最好的软实力。
全民阅读深入普及,让上海从全球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
2021年,上海市教委印发关于推进青少年学生阅读工作的通知,研制书香校园指导标准。在环境的优化升级中,上海高校普遍建立了校园实体书店,不仅成为了师生的精神乐土,也成为周边百姓的“共享书房”。
在育人的数字赋能上,上海积极探索。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开展图书馆与“云课堂”课题研究,挖掘学生阅读数据,实时分析干预,精准阅读指导,促进学科发展和综合育人。
历时近20年,打造15分钟学习圈,建设丰富的家门口学习点,上海完善了市民终身学习新途径,市民大讲堂、市民诗歌节、东方亲子阅读推广等汇聚各方力量的系列主题阅读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终身学习氛围,形成了在处处能阅读、时时可阅读的环境,带来了书香育人的新合力。
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特色书店,体验阅读活动,在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探索中,也蕴含着对教育与城市相互滋养的思考。“我们带着阅读形成的思考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寻找答案,在更大的阅读空间,在知行的结合和情景交融中更好地读懂党的历史,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们表示。
踏着阅读的阶梯,时代新人正在成长
与书为伴,与书为友。
在书中,获取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有心灵的力量,行走的方向。
“我们这代人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对国家未来充满了希望。我是向别人借书、自学,通过了高考。在大学求学时,在各个工作岗位,我始终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勤奋读书、刻苦学习,努力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国家。”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说。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在全国理工科高校中率先扛起文化素质教育大旗的高校,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把阅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1995年成立第一个读书会,每到周末,师生聚集一堂、畅读经典。1999年开展“读好书、立大志”启明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启德明智,全面发展。
近30年来,学校深入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在2400余期人文讲座和300余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等科学大家,与师生分享读书感悟,激励大家追求科学真理。华中大学子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一场阅读马拉松,挑战自我阅读极限;以言传情,诵读声声中同品经典名篇;“阅见光影”主题观影,发出共享大荧幕阅读盛宴的邀请……这个春天,东南大学举办系列阅读活动,让师生在校园里与阅读邂逅。
学生们在阅读中得到滋养,打好中国底色。阅读、思考、在一次次与书籍的“邂逅”中,青年学子遇见自己、遇见城市,遇见国家,遇见未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在成长。
(本报记者 靳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