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冲云霄的“复兴号”高铁,在空中“遨游”的大鲸鱼,随风摇曳的八爪鱼、老虎、美人鱼,还有跟随“爱的魔力”转圈圈的巨型彩环……一件件放飞的风筝,仿佛让山东潍坊的天空涌动着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展现着潍坊人民的想象力。
4月15日至16日,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滨海区国际风筝放飞场举行,59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3个省区市的150多支风筝代表队参加比赛和表演。
在观众的一片惊叹声中,一节“火车头”带着50节“复兴号”车厢腾空而起。这条150米长的高铁造型风筝,是年轻的风筝制作人张华刚带领团队花三个月时间制作的。
“这款风筝由‘车头’和‘车身’两部分组成,我想通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表达自己对风筝会的祝福。”张华刚说。
风筝是潍坊最鲜明的名片,历经千载,源远流长。2400多年前,工匠师祖鲁班在潍坊成功制作放飞了世界上第一只木鸢;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把造型优美的风筝带到了欧洲,风筝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成功举办;1988年,潍坊被确定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国际风筝联合会在潍坊成立;2006年,“风筝制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连续举办40届的潍坊国际风筝会,除了带给市民游客绝佳的视觉冲击和想象力体验外,更多展现的是其兼收并蓄的城市包容度。
无论是形态各异的庞然大物新式风筝,还是精致小巧的传统金鱼、蝴蝶、燕雀纸鸢,在这里都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无论是满心欢喜、跑来跑去的孩童,还是精神矍铄、一展空竹技艺的老人,跃跃欲试、乐在其中的外国友人,在这里都能找回最纯粹的欣喜。
“太震撼了,在潍坊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不同样式的风筝,我真的太喜欢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留学生、来自非洲马里的张衣笙第一次来到潍坊参与国际风筝会,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潍坊国际风筝会已发展成为潍坊传播友谊的使者、走向世界的桥梁、经贸合作的平台。潍坊风筝,联结的是四海之谊。40年来,千千万万的海内外朋友在这里结下了深情厚谊,潍坊的“朋友圈”日益扩大。潍坊风筝,打开的是开放之窗。40年来,潍坊通过风筝会与世界对话,加速迈向国际舞台。
今年,潍坊还将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陆续举办油画展、文创展、演唱会、马拉松、城市定向赛等一系列风筝主题展会和赛事,持续丰富风筝会的品牌内涵,大力提振潍坊文化和旅游消费,让风筝文化深深融入城市肌理,演绎城市之美。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