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午夜时分,我身处企业数据中心机房,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双手快速敲击电脑键盘排查故障……
这是我的工作常态。进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8年来,工作中经历的酸甜苦辣,曾让我倍感折磨,但这也是一种历练,给予我万千收获。
2017年,公司着手开辟海外市场,在印尼建立新的基地。当时的我,还是个初入公司不久的职场“小白”,被派往印尼负责子公司园区的网络建设。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沟通不畅,我两眼一抹黑。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当地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网络不通,出现问题无法与国内技术部门协调解决。困难,就像山一样重重压在我的肩上。距项目交付时间只有28天,我越发焦虑。
冷静下来后,我一条条梳理工作流程,查阅资料,解决困惑,安装并调试网络设备,直至网络通畅。连续28天加班加点,每天工作15个小时,终于按时完成网络部署。这是工厂内所有关键系统能稳定运行的一小步,也是“五菱神车”在印尼工厂顺利下线,从而进入海外市场迈出的一大步。
2022年1月,公司销售物流部门提出“减少整车库物流人员人力成本”的目标。我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攻关这个技术难题。
此前,公司在柳州、青岛、重庆的整车交接区,大约需要用30~40位管理员才能完成24小时的值守工作。怎么才能通过智能化的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反复思考,灵光一现,想到时下流行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决定进行测试。
本以为买台打印机,像打印A4纸一样给车贴上标签,就能实现智能化盘点车辆的问题。不承想,彼时我对RFID技术理解太肤浅。刚打印出标签就傻了眼,正确率只有50%。我猜想,一定是设备出现了问题,随后跟供应商沟通,他们表示并没有这样的先例。
于是,我开始了技术攻关“拉锯战”。历过反复排查问题、更换设备,调整标签设计,修改后台打印程序代码,经历种种煎熬和折磨,终于在10个月后的打印测试中,标签正确率达到99.98%。于是,RFID移动识别标签在各大基地的整车交接区上线,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为公司节省下了一笔不小的成本。
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每个人都应竭力发挥一份光和热。我想,所谓成长,就是让自己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柳州是一座百年工业城市,许许多多工程师像一轮明月,用朴实的坚守、钻研与创新,默默照亮柳州制造业的前行之路。我愿意像他们一样,成为一道光,继续用坚守与探索,陪伴着这座城市不断向前。
(本报记者周仕兴、本报通讯员黄璐璐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