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有点不一样。
雄安人自豪地说,新区建设实现了三“城”并存:“地上城”“地下城”和“云上城”。街头不见井盖,抬头没有飞线;以城市计算中心和块数据平台、城市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CIM平台为核心的“一中心四平台”建成,形成全国首个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平台体系;5G基站深度覆盖;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首批租房补贴;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走在河北雄安新区各地,你会感受到未来感、科技感、智能感扑面而来。
创新驱动,智慧赋能,一座智慧之城正奔向未来……
智慧管廊保障安全
在雄安新区,看不到一根电线杆,也不用担心“拉链马路”,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理念,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约300公里的“干线—支线”两级综合管廊,目前已建成136公里,已投运47.6公里。
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工作人员祁浩见证了地下管廊的运营全过程。他介绍,综合管廊最深处可达地下15米,地下管廊的入廊管线分为给水、再生水、热力、天然气、电力、通信、压力污水等7种。目前,管廊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监测、维护“城市生命线”的安全。
“容西管廊廊道采用单层结构,局部地方存在设备间夹层,管廊整体有燃气舱和综合水舱等舱室。地下管廊布设20多种、近万套前端感知设备,覆盖燃气舱、能源舱、综合舱、电力舱所有风险点,实时监测综合管廊运转情况。”祁浩说,维护人员通过对管廊整体监测、早期预警和高效应对,形成以场景化应用为依托、以智慧防控为导向的检测平台。当发生事故时通过平台预先设置的系统联动控制方案,自动控制设备进行报警、消防灭火、关闭阀门等操作。
容东管廊外,监控人员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对管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巡检人员每周至少进入地下一次,全廊巡检。
人机结合保平安,目前管廊平稳运行18个月,廊内巡视监控10080小时,廊内累计巡检3860.8公里,地面安全区累计巡检7484.7公里。
智慧交通高效便捷
遇见常爷爷时,他正在家门口等公交车。92岁的常爷爷眼不花腰不弯,声音洪亮,腿脚麻利。他告诉记者,他原来是容城县平王乡小先王村的村民。2021年底,政府安置他和孩子们搬进了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文昌花园。他经常坐公交车去找老伙计们聊天吃饭。“最近发现有几辆公交车都不用司机啦,真稀奇。”
常爷爷所说的是处于测试阶段的智能网联巴士901。这种纯电动无人驾驶车辆,配备激光雷达等先进感知设备,能准确预测前方道路交通信息,缓解交通拥堵。
“智慧”的还有灯杆。在容东片区153公里的数字道路上,有6000多根灯杆装上摄像头和激光雷达RSU(路侧单元)等“利器”的多功能智慧灯杆,每天产生约400T的感知数据。就无人驾驶场景来说,灯杆设备收集路面信息,发送给智能网联巴士车载系统,实现车路协同。
在数字道路智能运营中心,记者看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该区域交通路况,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出各路口流量、路段平均速度和分时段流量等信息。全息路口板块更加细微地展示出交通状态检测画面,包括东南西北各方向的行车量、非机动车量、行人量和车道行驶速度等信息。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容东地区高密度部署智能设施超2万套,已具备全局、全域、全时智慧交通管理能力。”
经过6年努力,雄安新区已搭建起以“一中心四平台”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基础框架,实体建筑与虚拟数据实现同生共长。
2022年底正式投入运营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是新区政务云及企业云的重要载体,构建了“逻辑统一、物理分散”的基础云架构,形成了边、云、超一体化的计算能力。边缘计算方面,已建成6个节点,有700台服务器,形成1.4万核算力、27P存储。云计算方面,目前政务云采用技术领先、生态成熟的高质量信创产品,建有完整的信创技术路线,1334台物理服务器,形成9万核算力、42P存储。中心建有相应的适配中心,带动信创生态在新区落地发展。
智慧政务便民助企
“以前每年办理相关许可和证明,都要把所有信息重新填写一遍,今年我通过新区政务服务网办理,发现很多基本信息都已填好,太省事了!”说起智能回填功能带来的便利,在容东片区经营咖啡馆的李先生如数家珍。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积极推动新区政务信息智能回填功能上线,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感。“利用大数据构建办理事件模型、办理人信息模型、材料要素模型等,形成填报信息要素主题库、自然人和法人主题库,支撑办事人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网申报数据自动回填、材料复用,真正实现‘无感填报’。”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行政审批改革组组长靳惠说。
为提高即办件比例,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重塑审批流程,打通使用各部门审批人员,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即办件比例较2021年提高30%,办理平均承诺时间比法定时间缩短70%。
坚持把提高便利度和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雄安新区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的步伐持续向前。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创新,场景数字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这座智慧之城的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帮助企业在创新路上畅通无阻,雄安新区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优惠政策分类精准推送到企业。截至2022年底,新区区域内中小企业完成“科技型企业库”入库325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入库5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2家,同比实现翻两番,企业创新动能不断释放。
(作者:本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刘茜、陈建强、张景华、耿建扩、陈元秋)